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639天。
今天分享的故事是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沈石溪大概是最会写动物小说的作家之一了。
虽然这本书以《最后一头战象》命名,但是战象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短篇,这本书是很多小故事的组合,包含了大象、野猪和棕熊的一些有趣的经历,也有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互动,这些猛兽庞大的身躯下,也蕴藏着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和规则,有的生动有趣,有的现实残忍,有的也能让我们感动,产生思考。
自然界是庞大的,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生命,我们对大象都不陌生,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知道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蒲扇一样的大耳朵和细细的尾巴。
除了体型庞大以外,大象还有很多其他可敬可爱的特质,比如大象的大脑重4000g左右,因此大象的记忆力非常好。如果大象早年间经历过干旱,多年之后,大象仍然能识别出干旱来临的信号。
当然大象也是很记仇的生物,2017年非洲南部津巴布韦的野生动物园中,一位驯兽师的四肢被大象生生拽了下来,因为这位驯兽师曾经对大象采用暴力,当然如果不是受到挑衅的话,大象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大象是群居动物,拥有很强的家族意识,当有同伴死去时,其他大象会用树枝和泥土将死去的大象埋葬,还会举行隆重的葬礼,围着死者发出哀鸣,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可见,大象是一种充满智慧,有情有义的动物,当危险来临时,强壮的雄象会担负起保护家族的重任,利用灵活的鼻子和锋利的象牙发起进攻,在进攻方面,大象拥有极强的天赋,庞大的体型和厚实的皮肤构成了坚固的防御,长长的鼻子能将对手卷起、甩飞。
大象还可以用象牙戳穿对手的腹部,大象的体重在4到8吨左右,随便踩一脚就能给对手造成致命的伤害。正是因为有着极强的攻击力,大象在陆地上很少有天敌,在战争汇总大象的身影也曾出现过,这一类大象被称为战象。
在中国,战象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传闻黄帝时期就有战象的记载,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大象庞大的体型对敌人就是碾压,大象的气息会让敌人的战马受到惊吓,如果再给战马披上铠甲,大象就会变成勇猛的士兵,可以轻而易举攻破城门,冲破敌人的防线。
沈石溪先生说,《最后一头战象》的创作源于两个真实的素材,一是傣族人的史料中,记载着清朝末年有象兵的记录,二是一头台北动物园的大象林旺,死的时候,它的脸朝向了大陆的方向。这给沈石溪很深的触动,而他自己在云南插队36年,对当地的草木动物有着深深的感情。
大象就是西双版纳最具代表、最独特的动物,于是构思了《最后一头战象》,并且入选了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可见大家对其艺术性的认可和赞赏。
作为一个短篇小说,作者另辟蹊径,他没有展开笔墨于战场之上,而是描写了一头晚年老象兵的选择,它身负重伤,死里逃生,在村寨里颐养晚年,而今已知归天之时,是它最后一个选择。
嘎羧要来了自己的象鞍,26年过去了,象鞍已经破烂不堪,但破旧的象鞍,其内在却是凝重华贵的,上面弹洞是历史功勋的见证,倘若真有这么一件象鞍,那么一定是各大博物馆竞相珍藏的珍品。
这件象鞍是历史见证,对嘎羧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的热血、激情、光辉岁月都跟这个表面破败,实则无比光辉的象鞍在一起。象鞍就是它的枪,它的老伙伴,它要走了,它想最后要跟它的老伙伴在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的荣耀和纪念。
我想作者一定是深刻地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愫,他称这种情愫为一种很高级的感情。作者通过文字将这些情愫传达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个个文字仿佛活了过来,传达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嘎羧的故事中,印象深刻的是老象奴,波侬丁的转变,波侬丁看到嘎羧离开村落,觉得只要跟随嘎羧,就可以找到象冢,拿到价值连城的象牙,借此发一笔横财。
在嘎羧那种纯粹、高尚感情的衬托下,波侬丁的贪婪显得特别丑陋,好在波侬丁最终也被嘎羧的感情触动,那些象牙都是英雄的象牙,是英雄的印记,所以波侬丁幡然醒悟,谁取走英雄象牙,那是要遭报应的。
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有着丰沛的感情,坚守的信仰,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人和动物在智慧上或许有高下之分,但这种感情是互通的。有时候,这种感情甚至能让我们人类做出改变,这种思想不只是存在于嘎羧的故事中,而是贯穿在整本书中。
《警犬拉拉》也许有人看过,拉拉是一只聪明勇敢的警犬,随着警官大漫四处执行任务,立下了很多功劳。在《死亡游戏》章节中,来自马戏团的大象阿瓦隆发狂冲出了象笼,跑到街上横冲直撞,将路边的摊子砸得粉碎。
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事故,警方决定将它击毙,执行任务的正是警犬拉拉的主人大漫,大漫本来打算开枪,但马戏团演员跪下求情,说阿瓦隆只是因为看见了过世伴侣,内心伤感之下才发狂冲出牢笼的,恳请大漫放阿瓦隆一条生路。
警犬拉拉看出了主人的动容,主动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开始,拉拉准备用犬吠来吸引大象的注意力,可是在大象庞大的体型面前,拉拉的叫声根本毫无作用。不光如此,大象的吼叫声差点将拉拉的耳膜震穿,后来拉拉决定攻击大象的尾巴。
阿瓦隆却直接坐在了地上,差点把拉拉坐成肉泥,就在大家都以为拉拉失败,必须要将阿瓦隆击毙的时候,拉拉用装死的方法将大象引进了笼子,拉拉虽然也受了一点伤,但结果是令人欣喜的。
这个故事里,拉拉正是因为看到阿瓦隆对伴侣的感情,也看到了大漫对生命的不舍。如果战象的故事传达出来的是悲壮,那么这个故事传达出来的就是感动。
沈石溪年轻时曾经去西双版纳插队,与当地人一起劳作,也饲养过很多动物,和这些动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也听到了不少当地口口相传的动物故事,再加上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行文,就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看到的这些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和《给大象拨刺》只是其中两个章节,如果从头开始阅读,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精彩的动物王国,在这里可以看到野猪被老虎饲养,两只棕熊为了争夺蜂蜜大打出手,有时候你会为它们的行为感到疑惑,也会惊叹于它们的智慧,或者为它们的经历感到惋惜。
也许在读书之前,我们对动物的认知还比较遥远,可能只是把它们当做食物或者玩伴,但是看完书的那一刻,也许我们会和这些动物成为朋友,也会从它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