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积累学习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方法思考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方法思考

作者: 秋笏笑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20:14 被阅读1700次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教授提出:“当下,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标有这样的阐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根据上文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落实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到能力,提升个人修养,这是一种实践性的、行动性的活动,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是一种智慧的传递。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牢牢守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基。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守住“语言运用”,就是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历史等课。那样就是忘了自己的“初心”了。

    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一 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我们教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学生一看见文字,就能习惯性地通过教师教授的方法去解读。这跟我们上文提出来的“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一致的,就语文学科来说,培养核心素养,就是具体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语文老师们阅读教学的地基。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属于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民族性。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儿女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语言。祖国语言,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我们语文教师借助教学,让学生爱上祖国语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让他们多积累优秀的祖国语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用各种深刻的或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把优秀的祖国语言留在心里,印下深刻的烙印,让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学习现代文,学习文言文,学习古诗词,都是我们的阅读课堂。让我们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有效果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学以致用的课堂实践,把阅读课变成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让学生爱上阅读课,是我们民族血脉传承的需要,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我们职业成就感的需要,是他们充盈生命的需要,是他们学以致用的需要,是他们考试高分的需要!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二: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方法阅读文章。

        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方法来阅读文章。

        阅读文章的方法有很多。朗读法批注法……很多选择,让老师们任意设计。我们要思考的是,阅读教学设计要符合这个文本的需要,学生容易理解的需要,我们教起来得心应手的需要。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运用它。通过我们的课本,来实现这种方法的操作,再加强训练,最后还得巩固学习成果。方法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不断训练。然而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教方法。

        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好是去到哪里都手捧着一本书,做到手不释卷。

        要学会一字一句的探究。不懂的字词需要查字典词典进行理解,体会,再记忆,并不是匆匆浏览而过,看完只记住情节,那不叫阅读。应从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进行解读才行。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逻辑思维好习惯。

        不动笔不读书。第一个动笔是画点点画圈圈,画波浪线,画珍珠线并记录思考,这就是批注式阅读;第二个动笔是把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写成一篇文章。目前我们经常进行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是写日记和写读书笔记。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训练点,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就着重训练“文章的结构”这一个要点,在日记的布置中,就是按照《春》的行文结构,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来仿写。

    二 值得学习的部分阅读教学方法例举

    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牢牢守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怎样围绕这一要点进行的。

    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研中心主任罗小维老师的词语教学法。

    方法:抓住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语境,也就是课文的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把课文中与这些词语相关的故事讲出来。(联词成句,成段)

    我的思考:这个方法是通过课后词语对课文进行几个来回的反复阅读,这是一个挺机灵的好办法。既让学生理解了语境中的词语,又熟悉了课文,还通过串词讲课文的故事,训练说的能力。再下一步就是通过这些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中心。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归结到底,这是关键词阅读方法的变化,充分运用课后词语是明智之举。这是形式生动的词语阅读教学方法。

    2、河北省沧州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于世龙老师的比较辨析阅读教学方法。

    方法:换一换,删一删,辨一辨

    在文中关键之处,他喜欢通过换词的方式来让学生辨析,到底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

    片段示例:《湖心亭看雪》实录(获“圣陶杯”一等奖)

    生24:我喜欢“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中的“痕”、“点”、“芥”三个字。这三个字在我眼前犹如一幅画,大雪纷飞三日,雪很厚很漂亮。

    师:那你看老师给改动一下好不好:唯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

    生24:我觉得不好,这样改了之后,不能表现雪大……

    生25:(补充)用这样的词更能够表现出“我”与万物的渺小。

    师:你说的很好。我在想刚刚几个同学选择这几个词进行品析的时候,是不是受到了我制作的幻灯片背景的启示,这个背景大家知道吗?这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先生的同题作品《湖心亭看雪》,“痕”、“点”、“芥”、“粒”给我们勾勒出这样奇幻的画面。同时我们要注意,这几个字是不是都要重读呢?

    生:重音轻读。

    师: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

    我的思考:这个方法通过改变原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原文精彩的语言运用。这是一种比较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更能突出原文语言的精致用心,在文本重要之处,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3、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的“症候”阅读教学方法。

    方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解读文本,"症候解读法"是走进文本深处的重要方法,它以文本中的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作为突破口,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寻找这些现象的意义。该解读法可广泛运用于各类文学类文本的解读,以破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心灵密码。

    片段示例:《老王》全国公开课

    分析“他蹬,我坐”一句:

    师:现在我们才发现第一段写的不是“我”跟老王之间关系很好,而是我们之间有距离,请在旁边批注“有距离”。你看我们通过这么一读就发现问题了。我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是通过抓住文本中一个多余的话“他蹬,我坐”,请同学们看屏幕,这种多余的话我们称之为“反常”。

        师:大作家对文字都具有非常娴熟的驾驭功夫,一定会遵循简洁的基本原则,但杨绛这里却用了多余的话,这就是反常的,而这种反常之处正是需要我们下力气去研究的,这就是语文的学习,就是要去看作者他(她)为什么这么反常呢?

    文本中反常的地方还有——反常: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

        师:这三反——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就是简明,若不简明,就反常了。除此以外还有反常情——违反人之常情。我给他送了东西,他可能也要给我送个礼物,是不是?这就叫常情,我给他送了,他却不给我送,那就反常情了。还有反常理呢?一般的道理大家都懂,比如上课要守纪律这就是常理,但是他却上课不守纪律,这就是反常理了。在文本中当中我们就要抓这些地方,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症候式解读法”。请同学们批注好“症候式解读法”。

    我的思考:发现文章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之处,然后思考此处作者的用意,披文入情,抓住关键之处,细嚼文本,让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在疑惑中思考,在讨论中成长,这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开掘与提升。

    精彩的阅读教学方法太多了,不胜枚举,在此仅仅略举切实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部分教学方法。追求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实效,是我们课堂活泼生动的保证,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的途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方式。

    三 阅读教学方法的部分实践活动

    任教语文20年,回顾一下我的教学生涯,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

    2012年之前,我的语文教学比较散漫,脱离文本,自由无序。因为语文教参里面看到的东西都是比较枯燥的,我照本宣科地把教材里面的东西倒给学生,这个过程也是相当枯燥的。就这么一直枯燥了很多年。最初是分段,总结段意,概括中心,慢慢发展到整体感悟、重点探究、拓展延伸……没有走进文本,都是在念教参。彼此的不喜欢,导致我们的教与学出现另外一个局面:我们摆脱语文课本,自己闹着玩。玩什么呢?第一玩制作班刊,自己假装是主编,编着学生的作文玩,多有成就感;第二玩开讲座,自己开讲座,让学生也开讲座,内容是读书分享会或者是知识点的专题讲解;第三玩读书笔记,除了抄课外书上的美文,还花花绿绿画了挺多美图。第四玩竞赛,背古诗,背文言文,书法竞赛等等……我们在一起学习语文,在实践中,也获得了不少成长。但是在阅读这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

    2012年秋天,教育局选派我到四川师范大学进行“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培训,让我眼界大开,看到了语文教学不一样的风景。单只说把学到的方法用在学习课文上,倒是真的能找到不少乐趣。通过解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遨游在课文的语言文字里,也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事。以下是我一些学习成果的例子。

    1、症候解读法

    从反常理处寻信息——读《老王》中的外貌描写。

      片段展示:“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这两个词很明显没有温暖,没有善意。老王此刻暂时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平常又给了杨绛一家很多的帮助。那些帮助都是发自于内心的,例如送冰的事,送默存的事等。正常的描写应该是带着关心的,例如“他脸色灰得令人担心……”之类。然而没有。有可能这些帮助在杨绛看来,她都用钱还好了。所以这两个词不仅没有带着丝毫的暖意,还带着冰冷的气息。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往常见到他,他都是在帮杨绛家做事,而今天他的出现并不是有事来帮忙,而且杨绛知道,他病得不轻,本来已经不能出门,而此刻却出现在门口,“他来干什么呢?”我们可以试着猜猜此刻杨绛有可能会在想什么……老王的出现有点突兀,与往常形象的对比,突出了老王此刻给杨绛带来的不安感。

        “面如死灰”,“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看到这些词,感觉好冷。

        我问学生们,老王把什么事都告诉杨绛,很明显就是把她当什么?

        “亲人”,“朋友”……这些都是充满暖意的称呼。

        而杨绛怎么样呢?用词寒气逼人。

        “你会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亲人朋友吗?”“不会的!”

        一个“瞎”字直击人心!用什么词可以代替“瞎”?“看不见”“失明”都可以替代,为何说得那么令人无法接受。其中的感情色彩不言而喻。

        反常理的描写,突出了内心世界对此的不安之深。杨绛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通过这样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把自己的“愧怍”表现得入骨。她不标榜自己,不虚伪,语言在平淡中有水底冰山之深厚。

    2、找关键词解读情感

    找文中的虚词——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一节

        片段展示:“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凡是”用了极其肯定的语气,涵盖了所有与叶圣陶先生有过交往的人。“有些交往”包括了交往深以及交往并不深的人,还包括交往时间长和并不长的人。然而这些人“无不”“深受感动”。这句话不仅突出叶老“待人厚”是所有人的共同认识,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叶老的尊重和爱戴,对叶老人格魅力的肯定和赞叹。

    3、以读带写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学习的例子,许多课文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指导学生理解核心素养中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喜欢对阅读课堂进行延伸,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完《诫子书》这篇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日记作业:用第一人称,用诸葛亮手里的鹅毛扇的视角,写一篇《鹅毛扇的密码》,下文是我与学生的同题异构文字片段:

    作为一把扇子,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不是普通的扇子,我是丞相大人诸葛亮手中的扇子。无论何时,伴着丞相大人的总是我。至少,在历史上,还有我的一席之地。时隔千年,还有人问,为啥诸葛亮的手上,总拿着一把鹅毛扇!

        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今天我并不是要讲我多么厉害,而是要给初一级的小朋友说说,当时丞相大人是怎么写《诫子书》的。

    ……

    我,牢牢记住了丞相大人写给孩子的书信。是的,这将是一种智慧的密码。我发誓,从今以后,谁能发现我的与众不同,我就把智慧传给他!让他成为一个饱学之士!

        我,就是那把与众不同的鹅毛扇,丞相大人的灵魂不死,永远在我的心里!他的魂,就是《诫子书》里的文字。有了他的灵气,何事不成!当年生离死别之后,我也经过了无数个轮回,但只要你看到鹅毛扇,又想到诸葛亮丞相大人,那么,我们的智慧就在你面前了,要看你的悟性是否够高,才能考虑你是否能读懂我们永恒闪光的思想精髓了!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通过阅读进行写作的实践活动,培养我们一起成长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都爱上了这种学习语文的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具体展现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要具体、细致结合教学相关点,要切实实现学生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和社会期待的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方法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wc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