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当前党政系统公文质量,已失范触底。措辞草率、语无伦次的问题普遍存在,个别甚至文理不通、难以卒读。长此以往,恐积重难返。
对这一现象,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局内人则不一定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有所认识,也可能因为一些潜在的原因而选择沉默,避免招惹是非。所以,尽管谈公文写作的人很多,但几乎都是夸夸其谈、泛泛而论,真正涉及公文伤疤、痛点问题的,几乎没有。
不是耸人听闻,随便举几个例子,供大家斟酌。
先看一个标题。“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本质上说的就是要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的一个事,但偏偏要画蛇添足加上“和……”,让一个事变成了两个事。两个事就两个事吧,“解决”和“历史”中间缺失“国有企业”,该怎么理解?这里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然,此文作为工作方案,在谋篇布局上也有缺陷。一是基本原则,二是工作要求,三是保障措施。没有任务何来要求?工作方案,除基本原则之外,必须要交代重点任务,其次才是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如此安排,也造成第二部分明显文题不符,内容混乱。
再看一个内容表述。“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如此笨拙的表达出现在公文中,着实让人汗颜。
当然,相比之下,“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的问题更严重。“18/10万”是有歧义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有的问题要隐蔽一些。
看一个官方报道。全国统战部门官方网站大量出现“……市统一战线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组织全市统一战线参加……会议”等表述。这里的统一战线真不知该作何解释。即便你理解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上的同志,但镜头上的几个人就能代表爱国统一战线?新时代的统一战线的特定含义就是指所有爱国者共同形成的爱国统一战线,它没有有明确的边界。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工作部是两码事。
类似的还有,“……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机制怎么解释,机制怎么能开会?不限于此,现在这“机制”正成蔓延趋势,各种“机制”扮演着行为主体的身份,完全不顾语法规则。
说句题外话,据说现在的中学生都不学习汉语语法了。忽略了语法的语文教育就像是只学阿拉伯数字的数学教育,大概只能永远停留在数数的阶段,怎么会有正确的加减乘除?大概没有哪个民族的语言没有语法规则,遣词造句是文字的自由组合。语法规则的全面失守,可能会导致整个民族文字文明的坍塌。
还比如,“建立健全”的滥用。建立和健全,本来是两个词,但这些年,这两个词几乎就是相伴而生,也不知道是谁离不开谁。在语法上,两个词伴用肯定没有问题。建立的是新的东西,健全的是需要完善的旧的东西,各有所指就好。问题是,绝大多数并非各有所指。同一事务,必须要建立又健全。建立,先天是残疾的。
公文中建立健全的滥用,其实反映出我们在起草公文时,就有一个假定前提,我们的工作从来都是一次做不好的,不能一次到位的;我们建立的肯定是不健全的,是残次品,所以必须要强调,你不仅要建立,还要健全。这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两回事。难道我们的工作,无论做什么,总得丢三落四、纰漏不断,就不能严丝合缝、扎扎实实地一次性做好?既往不咎,从现在开始,既然建立,就应该是健全的,这是起码的要求。
出现这样的问题,要么是对词语不求甚解,要么是对工作不求甚解,亦或是自作聪明,凡事留点余地。
相比之下,类似下面的错误要更难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按照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奖惩并举的原则进行。”我猜想,其核心意思是,目标评价考核覆盖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现这一点,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有了这个前提,考核全覆盖不言而喻,就是自然必然的事。所以应改为:“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一岗双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奖惩并举的原则。”
问题不胜枚举。之所以没有一一列出问题的出处,是因为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中,一搜一大片。党政机关,从上到下,只要涉及这些事的,鲜有幸免。
求真务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文风是党政机关作风的体现。此风不整,影响甚远。党政系统的同志,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应该高度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