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成绩
多年的义务教育,书本知识大多还了回去,唯有两位老师,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说说第一位老师,上学前班时语文李老师。李老师1米7的高个,头发已泛银鬓,脸上一脸肃穆,少有言笑。谁上课小动作,不按时交作业,往李老师面前一站,对上李老师瞪圆的双眼。搁现在的话讲,都不敢"确认眼神"。
学前升小一的期末典礼,李老师仍不忘叮咛各位爸爸妈妈敦促要抓紧孩子暑假的学习,为升小一做好准备。直到小一新学期开学,我们是李老师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最后一批有幸承蒙李老师严厉教导的学生。
另外一位是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蔡老师,蔡老师一高瘦个,眉眼带笑,一副乐天知命。
我们这班之前的数学老师是闻名的阎罗王,考试离满分差分几分打几下手板。有着体罚的危险,班集体在上一学期平均分冲到年纪第一。
这学期换了蔡老师后,一群小同学倒是很欣喜,一改之前的愁云惨淡。不交作业没事,课上聊天小动作没事,考试考不好没事。更有甚者,两位小同学课上大打出手,居然也没事。
小孩子最通人心,一摸准老师脾性,数学课受欢迎程度直接可媲美体育课。小四两学期下来,数学成绩直接满分到不及格,瀑布直下三千尺寸。从此从理科生变文科生。小时候家里条件差,也没上个补习班补补课,就这样落下了数学低能儿的局面。升小五时,这位蔡老师也退休了。
两位不同风格的老师,一严一散,带出学生两种风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退休邻近,不同的结尾,同批学生,不一样的学习风气,留下尔后不同的人生路。
离升值加薪你差了什么
很多职场人会困惑,为何每次升职加薪永远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而点名批评却总有你。正如朋友圈里某位朋友的更新。“一早倒大霉,逛淘宝被老板抓个正着,又挨批,哭…”。
用心观察下周围,就会发现,公司高层或老板一般都不会在上班时间聊微信,逛论坛。对他们来讲,上班时间工作,就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而往往小员工更容易把工作时间浪费在这些零散的消遣上,还困惑自己工作不顺,得不到老板赏识。
离职前你做了什么
曾有消息报道,某公司开除了刚招聘进入公司的程序员,理由是人力资源核实到该员工在上家公司离职前,未妥善完成工作交接,造成项目后续无法顺利交接,延期交付。职场中不少人在快要离职的一段时间大抵也是如此,反正不干了,混日子到时间走人。还有工作未完成,留给下一位吧,我都辞职了。
同为程序猿的笔者,内心深有感触,面对一堆旧项目的代码,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没有前任指引或文档介绍,再加上代码质量写得一般般,对接手工作的新同事来说,真的不要怪我会问候你的家人,不是一遍,是我在维护你项目时大多都在这样问候。
所谓好聚好散,放眼社会,做不到的人,还真不少。
没有职业素养谈何追求
现在正规的公司都会做HR核实,离职前当甩手掌柜,双手一摊,我已经辞职了。留下未完的工作交接给其它同事。可以想象,当你昔日同事或老板接到你新任公司的HR电话,询问你过往工作情况时,会说点什么不用我描述你我都能想象到那画面感。
千辛万苦入职心仪的好公司,因为过往的风评失去一个职业机会。同时进入同事HR的小本本里(黑名单)。
职场老手都知道,进好公司最好的方式往往来自内部推荐。单靠投简历,估计你连进入面试机会都很难,特别是现在竞争形式如此严峻,履历学历比你优秀的人在大公司眼里真的不要太多,简历一抓一大把。稍微体谅下HR们,想要从万千份简历找到优秀的你还真的不容易,何况他们往往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与时间。
曾听一同事讲述过一家大公司的面试经,HR收到1千份简历,看不都不看,随便从中挑出20份,然后约谈面试,其它简历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修身以立德为先
古人云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立德,如果是一棵树,那他就是主干。立功,如果是一棵树,他就是花和果实。立言,如果是一棵树那他就是种子,传下去。
立德在首,为先有德,树干长好,方可开花结果。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厚德载物,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
而在工作与生活,有德行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机遇与姻缘。
细心观察下周边的同事,是不是能力越强的人,往往越是低调谦让,友善待人,更具同理心,可以共情。
--END--
如果,学前的语文老师不曾那样严厉,估计我连当优等生的体验都不会有,从小就是成绩不及格的差生。
如果,小四的数学老师不曾那样宽松,较好面积体积圆周率,估计早可摆脱多年数学不及格的窘迫。
但这些,已是后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