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心理咨询的内容。同感共情产生的基础是价值中立,所谓价值中立,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作出是非好坏的价值判断。
不把外在的价值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而应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最终解决自己的问题,概括说就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及其思想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干涉。

价值中立的基础是真诚,是要求咨询师在来访者面前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不以势压人,不自以为是。
对来访者的各种疑问,咨询师也应答多少就答多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不会因为咨询师的面子而不懂装懂,强加于人,令来访者望而生畏,不敢讲实话,讲真话,最终导致影响咨询效果。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长的潜力。”他认为只要提供给来访者合适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会使他们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被并最终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所谓关怀,是只受到那些重要他人的赞扬后产生的一种情感,为了获得关怀,人们逐渐体验到了获得关怀是有条件,这种条件被罗杰斯称为价值条件。
只有个体行为令重要他人满意时,才会被关怀,不能够令重要他人满意时将得不到关怀。
因此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根源就是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怀,必须依据他人的意志行动,并用他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被迫否认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而导致自我与经验发生强烈冲突,使之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以上是书中原文,当我把它写下来的时候,我有三个发现:
第一,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小时候妈妈会可能会说:你要考100分,我才给你买这个玩具。爸爸可能会说:你把这碗饭吃完,我们可以去楼下玩,去骑自行车。
比如孩子刚降生4个月的时候,他刚学会了笑:哇,你好开心。恨不得跟周围所有人显摆一遍说,你看,我孩子会笑了。

可是当跟周围人显摆时,可能会发现,你怎么不笑了?你怎么能不笑呢?你怎么可以不笑呢?妈妈会不开心,这时候可能有个信念进入了你的大脑,是当我不笑时,妈妈都会不喜欢我。
再比如成年后,相亲时,要男生有车有房,要女生,年轻漂亮。爱情也是这样,作为男生,你要有钱请女生吃饭,作为女生,你要把自己打扮年轻漂亮,这样他才会愿意见你。
第二,重要他人的影响。所谓重要他人,是指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最初的客体,大部分是父母,师长或偶像。
人会不自觉的按照重要他人的期待,去往那个方向发展。最经典的是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权威的期待会影响到你的表现。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自一个期待成真的故事。作为父母和师长,要小心自己说出口的每一句话。
第三,重要他人与自己的冲突。这源自我前两天看到的一个例子,一个人他听到别人的话,别人说一遍,却会在他脑子里自动循环,就变成了他自己的。
但是自己的心又指向另一个方向,他身处这种纠结和选择中,感觉痛苦,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想不被他人改变,其实是件挺难的事情。因为现实有各种挫折,各种碰壁,会自动的教会一个人,那个方向是走不通的。
孤零零来到世界上,接纳和吸收别人的观点,其实挺正常的。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接下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到这吧,谢谢你的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