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阻止平常人犯罪的五大屏障

阻止平常人犯罪的五大屏障

作者: 成精的树洞 | 来源:发表于2022-08-28 20:00 被阅读0次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常规参考,那法律就是行为最后的底线。犯罪一词大家说出来轻松,但如果有平常人真正要实施犯罪,必然要在心理上突破以下几道关碍。这几道关碍也正是守护人们良知的最后屏障。

今天我们就粗略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从常人到罪犯的几个心理阶段。

第一道屏障,社会感。

人类作为社会化动物,无论男女老幼都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人类刻入基因的生物本能。

虽然说这种社会感有强有弱,因人而异。但在人们潜意识深处,还是希望自己和周边其他人一样,保持趋同行为。这让人们更有安全感。

犯罪行为是被社会所唾弃的。当下定决心犯罪时,除了激情犯罪外,实际上是让自己站到社会的对立面。其中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其实,绝大多数未能实施的犯罪都被拦在了第一道屏障外。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越强的人,走上不归路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这种社会责任感,通常需要家长从娃娃抓起。

在不逼迫的情况下,多鼓励孩子与家人、朋友这样的周边人,建立积极正向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便能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第二道屏障,共情能力。

如果,第一道屏障未能拦截犯罪的想法,那么这个念头就会来到第二道屏障前。

犯罪的本质是一种侵害他人的行为。人类作为智慧生物,虽然对他人的遭遇无法100%的感同身受。但是还是能够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体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非是一句空泛的道理,而是许多人都会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我们伤害他人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将这种伤害,以假想的方式投射在自己身上。想象自己面对这种伤害时,是什么感受。只不过这种投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明显。

共情能力越强的人,这种投射也就越加强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那些特别感性的人,不一定有多么善良,但一定坏不到哪去。

这种共情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比如让孩子照顾一下更小的孩子,或者照顾一些小宠物,都是不错的训练方法。

第三道屏障,理性的判断力。

前两道屏障还在道德范畴内,到了这一步,和道德这样的社会公约,已经关系不大了。

那些准犯罪者,在心底深处是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又压抑不住心底的欲望,这时ta们就试图将这种错误行为,重新解释。为该行为赋予一些并不存在的意义。以此寻找自我优越感,说服自己继续下去。

如果理智足够强大,通常不会被这些虚假的意义迷惑,也就不会实施犯罪。

还有一部分人,在试图将行为合理化的过程中,由于一遍遍地思考,以及巨大的压力,有一定可能找到新的角度去面对问题。也就不用再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第四道屏障,胆怯。

真正的犯罪者,不光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还面临犯罪过程中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绝大多数罪犯心理素质其实并不强大,有的甚至比普通人还弱。因此,当ta们面临生活中实际困难时,为了逃避困难,或者为了避免自己精神崩溃,而使用犯罪的手段转移压力。

但也正因为ta们内心怯懦,所以有贼心没贼胆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冷静想一想,这世间绝大多数烦恼带来的伤害,通常都要比犯罪的成本低得多。

第五道屏障,与他人的羁绊。

在树洞精做志愿者时,偶尔会遇到情绪激动要干掉某某某,或者与某某某同归于尽的网友。虽然这种发言,泄愤的嫌疑很大,但如果不及时加以阻止。也有一定程度的几率发展成激情犯罪。

每当这时,以家人这类重要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劝导安抚。通常都能收获不错的效果。有的人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可能会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但如果因此伤害到重要他人,许多人也是不愿意见到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犯罪者都逐一突破这几道屏障。对于有些人而言,顷刻间就可以突破所有屏障,而没有感觉。

相关文章

  • 阻止平常人犯罪的五大屏障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常规参考,那法律就是行为最后的底线。犯罪一词大家说出来轻松,但如果有平常人真正要实施犯罪,必...

  • 什么是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是一种CPU质量,用于控制特定条件下的重排序和内存可见性问题。又称:内存栅栏 内存屏障作用: 阻止屏障两...

  • 连岳:说说滴滴乐清凶杀事件

    技术能消灭犯罪吗?不能。无论技术怎么进步,能做到的,只是最大幅度地降低犯罪,而不能彻底消灭犯罪。有三类犯罪无法阻止...

  • Day 2 《少数派报告》拉片一

    2054 年,先知预测犯罪发生的时间和场景,警察负责及时找到犯罪分子,阻止并逮捕,犯罪率因此下降,系统稳定运行。 ...

  • 闪现--预告章

    谁会拯救世界?谁会在土匪的包围中突围?谁会阻止犯罪团伙继续做案?谁会阻止土匪抢劫银行? 《 闪...

  • 湄公河行动

    犯罪是永远无法结束的,但这并不会阻止你行使正义!

  • 影评 |《杀人回忆》的故事结局为什么是开放性的?

    作为一部犯罪类型片,《杀人回忆》在故事结构上似乎是不完整的。一般而言,犯罪片的叙事重点侧重于警探捉拿罪犯、阻止犯罪...

  • 早稻田博士KIKI老师 每日育儿分享:缺乏边界的爱,指向犯罪

    熊孩子与杀人犯之间,只隔着一对熊父母” ️ 孩子的犯罪,源于父母的纵容 ️ 每个孩子都曾尝试犯罪,直到有人出来阻止...

  • 三三九特侦·目录

    文:世间只要有人性在,那就会有犯罪世间只要有人性在,那就会有人阻止犯罪善恶在一线之间犯罪在一念之差这是一个矛盾的哲...

  • 乌合之众共读一刻 10

    在群体的分类当中,有一种犯罪群体。凡是参与这种群体犯罪的个人,他们的表现与平常的犯罪不同。他们在事后都会认为自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阻止平常人犯罪的五大屏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ec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