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下的思考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一
什么是熵增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这里面有三个词非常重要: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总混乱度(熵)。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比如你花了100 J的能量把物体从A地拿到B地,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能量并没有被100%的转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宇宙中。这部分能量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从这里你就可以推出,恒星终将熄灭,生命终将消失,宇宙将变成一片死寂,沦为熵。这个状态,也被称为热寂。但这是针对整个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针对地球,针对一个国家,针对一个企业,针对某一个人,则要加上两个限制条件——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生命也如此。
二
熵增定律中的“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会让熵增大,就是混乱程度增大。通过阅读,我对于熵的理解就是一种负能量的增加。一个孤立的系统,负能量越多,正能量就越少,越不利于系统的发展。人活着就是抵抗熵增的过程。而要减少熵增,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开放系统,一个就是增加外力做功。
熵增定律让我想到了农村学校老师的状态。农村学校老师衰老现象比较明显。岁数差不多的农村老师和城市老师,农村老师的衰老状态更加的明显。尤其是对于退休之后的农村老师,更加的明显。如果用熵增定律解释就容易点。农村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能够接收到外界的刺激比较少,一直处于一种静态的平衡状态。这样,农村老师身体的混乱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而城市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具有不同的外力系统。这样城市老师熵不增反而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农村老师不惜代价的逃离农村的原因。待在农村的老师,封闭的系统,很难有外力刺激,只会上生活更加的混乱。因此,要让农村的老师更好一点,就是让农村教育也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而不是还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教师的交流轮岗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状态,有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开放的系统,会减少熵。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参加公益的老人显得非常年轻。他们不仅容貌年轻,心态更是年轻。这应该源于不断有外力进行做功,让熵减而不是增。
农村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差的原因也应该如此。农村学校很少有年轻优秀的老师进入,很少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慢慢的农村学校就是一种孤立的系统,没有任何的外力做功,只会让农村教育教学越来越差。可以看一看,一所学校,只要进入的年轻教师越多,学校办学质量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教师就是一种外力做功,打破了学校原来的平衡,把熵有增变成减。因此,农村学校的发展前提条件就是把封闭的农村学校变成一种开放的系统,让农村学校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变化意味着有外力做功,意味着不会处理孤立状态。
一个人的发展就要打破孤立的系统,要有外力不断的做功。大多数人在工作以后,就处于一种人际的孤立系统、自我提升的孤立系统,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这种状态只会让人生的质量锐减。这个时候,没有外力的刺激,会让整个系统处于一种增熵的过程,让生活一地鸡毛。要打破这种状态,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寻找新的追求方向,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找不确定的过程,停止意味着一种生命的凋零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