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业,就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因为种种原因,作业递交推迟,抱歉!
每次听王博士的课,总感觉豁然开朗,好像自己的问题一下子清晰了。可是,那些听到的经验、方法、案例,又总在孩子触犯到自己底线的一霎那间归为原点。反复听,反复内化,学习所得才不会还给老师。
课堂笔记周六课程感受最深的是父母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一一对照,多数能做到,但还是不够到位。
一、肯定的言辞
老大身上肯定较少,一直以来是给他提要求,指缺点。总觉得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他好,结果是,孩子对于自己指出的问题视而不见。想一想,倒是觉得孩子这么多年来挺不容易的。“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长的问题”,这话说的一点没错。“走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用孩子的方式,才是有智慧的爱孩子的方式”。遗憾的是,那么多年,我一直是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
从两个多月前听王博士的课开始,我逐渐改变自己的方式,“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直那样去肯定孩子”——
“宝贝,妈妈觉得你今天挺认真的!”
“嗨,儿子,你今天没用妈妈叫就起床了!”
“你用心思考的模样最可爱!”
就这样不断不断地肯定孩子,我发现儿子在家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一米八三的个子,有时也竟像个孩子似的,把房梁当做篮球架淘气地跳,和妹妹玩耍打闹的时间也多了。周五返校摸底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要在以前,那我肯定着急坏了。想一想王博士的话,我按住了性子,反复告诉自己,孩子比自己更难过吧!孩子回家,我没有谈成绩。他推门而入时看到的是餐桌上摆好的火锅,以及妈妈的微笑,闻到的是空气中番茄汤和麻辣火锅底料混合在一起的香味。倒是他自己,主动向妈妈汇报了已经知道的成绩。
对于老二,总能找到一个肯定的点,小家伙一天到晚很快乐。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愿我能给孩子这样的童年!
有人说,老大身上有失误,老二身上来改正。可是,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心头的宝,哪一个也不是实验室的试验品。小心走好每一步,希望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和期望。用爱的目光陪伴他【她】长大。
二、精心的时刻
对于初三的孩子,在家时间少了,所能给予的,大概只有一顿又一顿他喜欢的餐点,营养搭配,适合他的口味,让他在学习压力中,感受到一日三餐或者晚餐时间的轻松惬意吧。顺便,和孩子聊一聊轻松的话题。那时候,我和他尽量少谈成绩。蛋糕、面包、奶茶、烧烤......一样又一样,为了宝贝,坚持下去。很多时候,一遍吃饭,一边播放喜马拉雅的名师音频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今年宝贝十六岁,希望能够在中考结束,生日来临,为他精心准备成人礼。
女儿身上,这一点比较骄傲。为了她,自己做识字教材,打印装订成书。和她一起在午后做小实验,一起亲子阅读,一起唱诗、背诗,用适合她的方式,有时经常假装输给她。小家伙得意的不行。
元旦前夕,为她报了幼儿园亲子绘本表演,亲自编剧本,找音乐,找一起参演的小伙伴,生病了,坚持扎着针头练习。两次表演,宝贝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在舞台上绽放成一朵最鲜艳的小花。
三、接受礼物
我听了之后很震撼。
王博士说,接受礼物有几重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人所欲,施于人。我当然属于第二种,以后应该对自己的方式深思、反思。
老大身上,一些儿童化的管理显然不行,还要多加学习,去实践这样的理念。十六岁的孩子,很难用一些礼物之类的东西,或是几句肯定的言辞,一期深入的谈话,而变得有梦想,有热情。显然,自己目前还严重缺乏青春期男孩的心理教育技巧和知识。
老二身上,我读了《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给她制订了每日惯例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利用小贴画评价自己,这些小贴画全部兑现为可消费的“金币”,买小礼物,邀请小伙伴等等。而这些方式,都是宝贝喜欢的方式,是给她带来惊喜的成长礼物。不断调整变化,让她惊喜不断。
很早承诺,古诗背诵二百首时,实现她的一个愿望。小家伙很早就开始计算了。今年宝贝五岁,古诗背诵快三百首了。自主选择礼物,带给她学习的动力。
四、服务的行动。
对于这一点,不是特别理解,我想,应该是降低姿态,任何时候,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帮助的,有效的、科学的、适合孩子的。我这样想。
这一点,也在从观念到行动,不断进步中。“从自己的委屈走出来,这个家庭就会非常温和”。是的,走出委屈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委屈。任何时候,在孩子面前保持温和——温和地说话,温和地提醒,温和地肯定,鼓励,大概是最好的家庭教养。
五、身体的接触。
老大和老二相差整整十岁,两个宝贝当然是有区别的。儿子已经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了,偶尔击个掌,拍拍肩膀,当然也有时候摸摸脑袋,让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与鼓励。
老二喜欢这样的方式,一个拥抱,亲亲小脸,小家伙喜欢这样和妈妈相处,也希望爸爸妈妈这样和她相处。
幸福从来不是随随便便的,幸福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幸福是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的!
愿远星光不负赶路人,向着梦想的前方,让我和孩子一同成长!
宅家不觉春已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