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6ee9f72e7ffd82e6.jpg)
今天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主题是“少年维特的烦恼”。由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四位优秀的青年演奏家小提琴张洋、中提琴施宇成、大提琴郭配垚和钢琴王晨组成的“音尚四重奏”为观众们精彩演绎了勃拉姆斯和舒曼的作品。
勃拉姆斯是德国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众多,流传广泛,极有影响力。关于他与舒曼之间相知相惜的友情,对克拉拉无法言表的爱意也是广为流传的佳话。不过这段感情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他的音乐作品我们能寻到很多作曲家的心路历程。
这场演出取这个题目是因为勃拉姆斯曾要求出版商在出版《c小调第三钢琴四重奏》时封面画上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主人公形象,表达他的内心和维特一样与爱人无缘的痛苦。所幸的是作曲家没有像维特那样选择永远离开世间逃避这种爱之不得的痛苦,而是用音符疗愈自己,诉说着对爱人永远的思念,也让后人有幸听到这些经典之作。
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是勃拉姆斯的《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作品25 》第一乐章快板。这部作品初稿完成于1854年,这一年他21岁,作品得到克拉拉的指点后反复修改,直到七年后才首演。在第一乐章里可以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
第二首是勃拉姆斯与舒曼友情的见证,他是由音乐家约阿西姆引荐给舒曼夫妇的,这首《FAE》奏鸣曲作品22,是勃拉姆斯和舒曼共同完成,勃拉姆斯把它题献给了约阿希姆。今天我们听到了其中的第三乐章谐谑曲。
接着我们听到了两首舒曼的作品《幻想曲,作品73》 与《柔板与快板,作品70》,这两首是舒曼的晚期作品,写于他精神疾病恶化之前。《幻想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细腻而富有表情的。第二乐章活泼的,轻盈的。第三乐章快速而火热的。舒曼的旋律总是写得特别美,让人浮想联翩。《柔板与快板》中钢琴和大提琴的声音优雅地交融在一起,深沉而浪漫。
《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作品60》是勃拉姆斯,作品勃拉姆斯前后写了20年,记录了自己对克拉拉一往情深中爱的痛苦与欢乐。1853年9月30日年仅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登门拜访舒曼,他带着自己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只演奏了一个开头,舒曼就请他稍微暂停,并邀请妻子克拉拉一起来听。这首乐曲就成为了他与克拉拉初识的第一首乐曲,所以勃拉姆斯对这首乐曲格外重视和珍惜。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一改再改,在音乐中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全曲共4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第三乐章行板,第四乐章终曲:自在的快板 。
完整而安静地聆听这部作品,脑海中出现了电影《琴恋克拉拉》的情节。都说艺术家在痛苦中创造精彩的,也许因为感情上的失意才让勃拉姆斯有了更多创作的动力。这份爱因为没有结果也成了永恒。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32ff72d0ceb314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