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世界都没看过,又去研究什么世界?
韩寒的一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是文字游戏却也的确一针见血。而这个评论除了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三观中的一观以外,也给了我一个思维模式,即斟酌一下很多习以为常的逻辑和理念。比如,世界观这东西不应该总是听来的。同样,不看看世界,靠着书本里的世界来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甚至区域或国别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似乎并不太靠谱。
然而,一些客观条件的束缚和限制也是显而易见的。故而,便只谈谈澳洲的国关学科和学科活动吧。
澳洲的国际关系学科,也并非热门学科,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小众的,热门的学科也和中国一样,是商科等。澳洲的大学生也是凭着就业导向来选专业,毕业也忙着就业去了。国际关系学科,一般在前两年进行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讲课和讨论课两种形式。大三一般会进行区域或国别的选课学习,偏研究性。课程内不会提供区域或国别的语言学习,如果自己有兴趣和经济能力,自己去学。一般阅读量是一周三四十页的材料。
我问,是否感觉上课无聊?他们表示,的确如此。但,澳洲的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在我接触来看,几乎都是自己对国际关系抱有兴趣的。此外,我们不能忽视的两大优势是,他们的老师基本都是海外博士背景;他们的语言是英语,而英语涵盖了全球90%的信息。
澳洲国际关系的学科活动并不丰富。除了此次一年一度的盛大的亚太模联以及其它几个模联活动以外,一般就是校内的政治研究学社和辩论协会等。政治研究方面的社团以兴趣为导向,并且真实介入澳洲当地的选举政治或当地政治活动中。辩论协会则与我们差不多。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亚太模联等这样的大型模联活动,无论是对于筹办者还是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感受国关、实践国关的契机。一方面来自模联活动本身的属性,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参与范围很广,纵向上,从高中生到博士,横向上,澳洲各高校乃至周边亚太地区各国顶尖高校,从这样的国际学生交流中,就能真切的感受到外交和国关。
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在学院的总体框架下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制定的学社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是对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因为,现实的条件束缚着我们做不到这样的高级别活动的举办和推广,语言的问题也阻碍了我们高度融入世界。故而,举办丰富多彩的外交、国关类的活动非常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外交、融通学业。
但是,我们的活动需要做以下的进一步改革。
其一,夯实学术基础。这个学术有两层,其一是学术知识;其二是学术规范。知识层面,要组建专门团队,进行活动的学术支持与学术设计。规范层面,项目组各项任务和安排要制定规范、不断完善规范并必须遵守规范。既然我们做不到国际级别的活动,那我们只能返璞归真,把握实质,而实质就是学术。活动作为锻炼的契机和平台也是因为其对于学术知识的磨练和实践。
其二,推进英语化。我们的活动必须大力推进英语化进程,即便很难,但必须做。即便第一次大家可能会出丑,但必须做。不做,对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意识;不做,对于自己的发展局限没有意识。
此二者无论是对于现在的自我发展,还是现在的学社发展,都是极大的助推力量;对于自我的未来发展和学社的未来发展,更是战略性的布局。简而言之,唯有学术与语言,世界通用。
文艺一点便是,唯学术与语言不可辜负。
PS:这次赴澳行程共计十天,出发前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的时候发现有十天,便打算取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典故,写下这十天的见闻。今天终于写满了十篇,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十日谈。而且,念及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群青年顶着瘟疫的压力在一起度过了十天,各自交流,各自感受,而有了这十日之谈。这典用的也似是妥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