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庭是孕育孩子成长的摇篮,但是很多父母或许是出于生计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或许是出于从小就不被自己的父母接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冷漠,缺少足够的关爱。
从小缺少父母足够的爱的孩子和得到父母充足的爱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差别呢?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著的《为何家会伤人》告诉我们:孩子3岁前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爱的孩子就能形成真自我,能够自主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感受,若孩子3岁前缺少父母足够的爱,孩子拥有的就是假自我,小时候围绕着父母的需求转,长大了也会一味地迎合别人的需求,没办法活出独立的自我。
这里所说的足够的爱和关注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父母对孩子的满足,还包括父母对孩子精神需要的满足,父母能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即形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灵感应。
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3岁以前离开孩子不能超过2周时间,同时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就自动忽视孩子的需求。
01 愚孝源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注和爱
书中讲到的愚孝是很多中国家庭都存在的一种现象。究其根源个人认为就是实施这种行为的孩子从小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爱,从小被爱的需要没被满足,长大了不代表需要就会自动消失,反而会因为缺失愈发想得到。而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觉得只有自己无条件的孝顺父母,父母才会把爱多分给自己一点,事实证明往往事与愿违。
我表妹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表妹父母十分重男轻女,为了要这个儿子,曾经把第二个女儿送回姥姥家代养直到长大成人,从小无论三个女儿表现得多好,她们的父母都视而不见,总是把最好的爱留给儿子。
长大后,几个表妹先后成家立业,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除了满足自家需要,几个表妹都需拿出一部分钱给父母,表妹父母把从几个女儿手中要来的钱全部用于儿子花费,从儿子找工作到结婚买楼房,对于表妹们来说,家似乎成了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
但迫于对父母的孝顺观念和从小被父母忽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几个表妹虽然心里有怨言,却依然源源不断地满足着父母对她们的索取,即便如此,表妹父母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依然还是最爱自己的儿子。
如果说愚孝的根源是孩子从小没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那与此相反,溺爱则是父母不能正确面对与孩子的分离。
02 父母要学会正确面对与孩子的分离
如今,每个家庭一般最多养育两个孩子,独生子女也不在少数,导致一家几代人把爱同时给了孩子,如果是正常的关爱还好,要是溺爱对孩子的伤害绝不亚于在孩子身上放了一颗定时炸弹。
《为何家会伤人》中指出:溺爱的根源主要是源于父母不能正确面对与孩子的分离,荣伟玲说:分离是一生的主题。父母在处理与孩子的分离上,不同的做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的父母和孩子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人,但却拒绝给予孩子爱和与孩子亲密,导致孩子遭受难以挽回的伤害,因为没有爱的孩子就没办法健康成长。
有的父母拒绝与孩子分离,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即使孩子已经到了长大成人和该结婚成家的时候,父母也要和孩子居住在一起,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彼此间的相爱相杀。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成熟分离,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保持父母和孩子人格独立,彼此既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却又不互相干涉,让彼此都活成独立和健康的模样。
作为父母,当孩子刚出生到1岁半这个期间,需要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在孩子1岁半到3岁这个期间,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就不要坚持喂他,哪怕他把饭撒了一地,此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远没有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重要。
因为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要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想要自主探索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终归要长大,如果我们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做事,长大后他就会一直依赖我们,无法实现与我们的成熟分离,这对于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用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的经典语句送给所有面对与孩子分离的父母: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3 父母不要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家务一点也不让孩子做,告诉孩子只负责学习就好,孩子成绩考好了,父母感到很骄傲,给孩子各种奖励,一旦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处罚,似乎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好。
袁荣亲认为:现代教育的悲剧正是许多家庭只是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导致孩子形成唯一的心理支柱——好成绩,一旦这个支柱垮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就崩溃了。
高中时有个学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考结束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她父母都很为她感到自豪,逢人便夸自己孩子优秀,没想到学姐大二那年突然因为精神分裂被学校退学,原因竟然是学姐从小到大都名列前茅,上大学后却不论怎么努力成绩都排在班级中等水平,学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好成绩不再后,她的精神世界也从此一蹶不振。
很多人都感叹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点挫折都受不了?成绩不好就精神分裂?有的孩子还会因为一次高考月考没考好就跳楼自杀,其实,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根源还是在于父母从小的教育出现了偏差。
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帮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孩子作业落学校了,家长即使正在工作也会赶紧回家取上给送到学校,生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经历挫折的她们一旦哪天突然刮起一场暴风雨,根本无法承受。
身为父母,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自然后果。只有孩子们遭受的挫折多了,才会形成多向度思维,在应对挫折时形成良性的应对方式,从而拥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形成较高的挫折商或者逆商,孩子们才能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为何家会伤人》让我们清楚如何更好地关爱孩子却又不溺爱孩子,学会与孩子成熟分离,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保持父母和孩子人格独立,彼此既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却又不互相干涉,让彼此都活成独立和健康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