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再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这是作家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开场白,他用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全景式地展现了他们的劳动、爱情、追求与挫折,折射出社会大变局对普罗大众的深刻影响。小说出版后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时至今日其仍是热门书籍,成千上万的观众钻进《平凡的世界》,去追寻那个振奋人心的年代印记,也有许多人对作家短暂的一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走进陕西省清涧县的《路遥纪念馆》,你便可细致入微地解读路遥。纪念馆坐落在路遥出生地的旁边,分为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个部分,共展出作家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600余件,再现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生命历程。
路遥,原名王卫国,于194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7岁时他跟随父亲跋山涉水赶到50里外的大伯家,他这才知道自己被偷偷地过继给了大伯。望着父亲悄悄溜走的背影,追到村口的路遥第一次撕心裂肺般地大哭起来,他被亲生父母抛弃了,幼小的他就要独自闯社会,而他第二次痛哭则是30年后的事。
大伯家同样生活窘迫,路遥小学毕业后,继父便不允许其继续读书,强迫他下地干活养家糊口,倔强的小路遥以死相争,最后成功地走进了中学校门。可每月的伙食费根本不够用,路遥就下地挖野菜充饥,还曾为了吃到同学的馒头而学狗叫。路遥在饥饿与屈辱里度过了少年时代,闯荡世界后,他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在1974年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1976年大学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陕西文艺》杂志社担任文学编辑,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著名作家柳青,其文学水平得到突飞猛进般的提高,先后有多篇作品发表。1981年其创作的《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公映。路遥也开始小有名气了,但他始终生活在清贫之中,家徒四壁身无分文。
1985年的秋天,路遥着手写作《平凡的世界》,可当他兴冲冲地将第一部文稿送到出版社时,却被告知:作品没有故事悬念,太平凡,不符合社会潮流。路遥跌跌撞撞地来到柳青的墓前,失声痛哭起来,这是他平生第二次落泪。但路遥没有放弃努力,他频繁地下到煤井体验生活,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每天给自己定下5000字的目标,经常在书桌前坐到两腿失去知觉。
过度的劳累透支了路遥的身体,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时,他便开始吐血,可路遥仍拼命地写作,直到1991年写完全部手稿。这部巨著终于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可一个现实问题又让路遥羞愧难当,他竟然无钱买票去北京领奖,而且得知获奖后要宴请圈内的各位大神,还要自掏腰包买下100套新书。当弟弟把千方百计借来了的钱送到哥哥手里时,路遥愤愤地骂了句:“日他妈的文学!”
如此真实的糙话肯定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当路遥代表获奖作家发言时,他一本正经地总结道: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砥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大境界,艺术的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方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可路遥的生命终点已近在眼前。
由于过度劳累,路遥在1992年住进了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医生直言已无力回天。自知时日不多的路遥叫来好友贾平凹,叮嘱道:“看我这熊样,你要引以为戒,多用心呀”!贾平凹听后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路遥在临终前第三次哭了,可他念念不忘的并非自己钟情的文学,而是不断地喃喃着:“妈妈,妈妈……”
路遥是个弃儿,被父母遗弃,被富贵遗弃,被寿命遗弃,43个春秋的确非常短促,其经历也委实十分平淡,他没有享受到畅销书带来的红利,没有名人效应裹挟着的高调,没有享用过龙虾虫草,他就像惊蛰前天上飘下的残雪,转瞬即逝,但其又分明站成了永恒,留下了激励人心的鸿篇巨作,留下了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身影,更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他的三哭,哭出了悲凉,哭出了委屈,哭出了世间最难舍的牵挂。路遥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他用平凡诠释了伟大的底蕴。
2022.9.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