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信息流2018年会怎么走?这个报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信息流2018年会怎么走?这个报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作者: 柳胖胖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9:05 被阅读29次

近日,Questmobile 发布了《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增长非常缓慢,同比增长率也呈逐月递减的趋势,人口红利殆尽。而新闻资讯、短视频成为用户增长的亮点。

一、引子:头部app正在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人口红利枯竭,流量昂贵不堪,已经成为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共识,但是却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究竟正在发生些什么。下图是关于不同月活规模的app产品的数量变化,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出互联网的下半场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

1)头部(月活5000万以上)的app更多了,但不是因为有了太多网民的增量,而是从腰部(月活5-5000万)app那里抢过来的用户;

2)腰部app的数量整体上在减少,除了部分接近准头部的app(月活3000-5000万)里有14个完成了跃迁,其它大部分都是在减少,当然也有一小部分app的用户规模应该可以维持不变;

3)底部app的数量多了,但这可不是因为新创公司带着新增用户入场了,而是腰部app用户量减少后掉下来的增量,因为1万以上月活的产品总数少了284个,而这284个产品基本可以判定是死掉了;

4)当然,这里面整体上肯定还是有一小部分app完成了用户规模的上升,比如从尾部达到了腰部的某个用户规模层次,或者从腰部的底层到了腰部的中层。但是,整体数据的结论就是:大部分app的用户规模在下滑,存活下来的产品数量在不断减少。

从QM发布的2017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个趋势,网民安装的app数量呈减少趋势,平均26-35个已经可以满足所有需求。当然,你要知道,这个数字里还包括很多一个月甚至下载以后都不曾打开一次的app。马太效应越来越发明显了,社交、购物、音乐、新闻和视频等热门领域,Top 3 app的用户使用时长集中度均在50%以上。在移动社交领域这个现象尤为突出,微信、QQ和微博的使用时长行业占比高达96.2%。

所以概括起来,下半场究竟在发生什么就清楚很多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野蛮红利结束后,头部app正在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那么,头部app们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二、高效收割:新闻资讯和短视频功能成众矢之的

从QM的2017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整体环境十分恶劣,在细分领域里的用户快速增长机会依然存在。

新闻资讯和短视频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2017年短视频独立app行业用户已突破4.1亿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率达116.5%,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刚刚达到1.3%。

而新闻资讯行业用户的使用深度和粘性都相比去年大幅度增强,同比提升55.7%,月人均使用时长位居全行业top4,仅仅位居社交、视频和游戏三大领域之后。

对于大部分头部app来说,不管你本来是做社交、电商还是搜索起家的,都可以在主产品里通过信息流的展现方式,加入新闻资讯和短视频这两个功能。

因为对于那些已经满足了用户某方面刚需的产品们来说,加入新闻资讯和短视频功能的帮助将会成倍地扩大:前者已经日渐成为所有人的信息刚需,对主产品的打开频次是极好的推动;后者则成了所有人日常的娱乐消遣,对主产品的在线时长有着强力的提升。

比如,手Q里一直在发力大推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的模块,微信里短视频模块的使用场景一直在不断丰富中,并且腾讯还投资了快手这一中国增速最快的短视频产品;支付宝的圈子也许没能做起来,但是资讯模块一直在支付宝app里占据着主要位置,更别提淘宝体系内正在推行的全面短视频化和淘宝二楼等明星短视频电商产品了;微博除了在2017年直接推出和个性化推荐类产品正“兴趣流”,也在不断通过控股公司一下科技布局短视频和直播领领域;最后,就连大家印象中以搜索为主业的手机百度app,现在都已经成了一个通过信息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搜索、新闻资讯和短视频服务的综合app了。

三、百度的根基、转型和发力

a、以搜索为刚需,占领庞大用户基础

很多人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没人再用搜索功能了,其实这是错的。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 6.09 亿,使用率为 81.1%;手机搜索用户数达 5.93 亿,使用率为 81.9%。

其实搜索的需求在手机时代是更强烈了,只不过因为原生app的产品形态,搜索需求的满足被分化了,但其仍然和社交、电商等产品一样是刚需之一。不管是QM还是CNNIC的数据都可以表明,手机百度的装机量依然非常巨大。同时,作为搜索基础产品里品牌最强的一个,百度的卸载率也会被比其它新闻资讯和娱乐类的产品都要低很多,这相当于给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后发先至留了一个火种。

b、以内容为核心,信息流为载体,发力新闻资讯和短视频产品

但从上表中,我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百度在基础体量(独立app MAU)巨大的同时,月人均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长两项数据都是较大幅度落后于今日头条和UC浏览器等产品的。这也是为什么,百度更迫切地需要在产品的两个主tab里加入新闻资讯和短视频功能了。

在关键的百度app 9.0版本的首页中,通过上挪主搜索框的位置,新闻资讯信息流的位置被提高了,以显示更多内容。并且,该界面会在用户下拉后无缝转换为一个完整的新闻资讯类app的界面。这让百度的用户在主动搜索之余,被激发出了新闻资讯消费的需求,对百度的打开频次有着很大帮助。并且,这也能够增加广告库存,增加百度的商业广告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不断的迭代测试,百度把旗下的独立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放到了底导第二位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可供用户消费视频内容的信息流。尽管功能上还稍显薄弱,但是短视频对用户黏性的提升相信无需我再多加赘述了。

综合来看,百度app装机体量巨大,但是使用频率和时长过低的问题,我认为在加入新闻资讯和短视频的信息流之后,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地改善。随着用户通过阅读新闻资讯和观看短视频内容的习惯培养, 海量的大数据让用户画像更精准。特别是在结合百度的主动搜索行为的数据之后,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内容分发和推荐也就能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信息流的体验,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等方面都可以有更加巨大的提升。

四、头条的红利、优势与挑战

成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通过新闻资讯工具起家,并积极在短视频领域布局,成了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红利的主要受益者,这从其在月活用户、使用时长和商业收入等相关数据上就可见一斑。在最近的这一波撒币大战里,虽然是王思聪和映客旗下的产品最先入局,但最大受益者可能还要属于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

只不过,由于用户体量更大、行业布局更深、竞争手段更为老辣的头部app们都在持续不断通过不同维度的方式和方法想办法直接切入头条的根基业务:新闻资讯和短视频信息流领域。

a)别家的第二战场和自家的后院

一方面,同类型的新闻资讯和短视频类信息流产品,都在不断增多。它们或者是以独立app的形态登场亮相,或者是通过融入头部app的主场景进行推广。并且,伴随而来的流量和补贴的力度都非常之大。典型的比如腾讯旗下的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阿里的UC和土豆,新浪系的新浪新闻和微博等,这对头条的根基业务形成了直接挑战。

这个情况的本质就像是,巨头们纷纷把战场放到了头条的后院里,然后再开打。能打下多少是多少,打不下也没关系,反正自己的主营业务完全不会受影响。而如果能打下一点,那就对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是直接的影响。

上图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新浪原本作为老牌门户网站,在移动端一直没有太大起色,但是通过微博的导流,新浪新闻app外流量为独立app流量的4.16倍。移动网页对新浪新闻生态整体流量的贡献度超过40%,其中微博站外增幅最大为22.4%。这部分被导流过来的人,原本可能正是头条的用户或者潜在用户,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新闻资讯的需求,就被新浪新闻给满足了。

b)非主要刚需和用户流失

另一方面,一个智能手机用户在平均12-18个月的换机潮后,那些有刚需的超级app才更可能首先被用户想起来并装上,比如社交、电商和搜索等app。

微博CEO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曾经表示:“相对于纯新闻资讯产品,微博有社交关系上的优势,一方面,微博的信息流已经从纯时间流到关系流再到兴趣流转变,而兴趣流就是基于降低新用户使用门槛和提高中高频用户的使用时长为目标的;另一方面,纯新闻资讯产品的问题在于没有以内容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交关系,用户无法有效留存。而中国的手机用户普遍会在12个月左右换一次手机,纯新闻资讯产品多半需要重新获取一遍用户。”

基础刚需类的app在换机潮中的再获取用户率相对较高,因此腾讯、阿里、百度和微博的产品矩阵里不断增加的新闻资讯和短视频等信息流模块,对细分领域app的竞争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五、结语:头部app优势越发明显,信息流之争渐趋激烈

综上,头部app收割腰尾部的情况在未来只会更加明显,创业公司甚至经初具规模的公司生存都会愈发艰难。而同时,越来越多的app之间基本都是通过信息流的方式去相互争夺用户,体量和收入上综合来看,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家就是正是百度和头条了。QM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两家旗下的信息流产品的用户重合规模正在不断提高。

头部app内增加信息流,确实会对新闻资讯和短视频独立app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在过去,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基础业态是通过应用商店来进行分发引流,而现在,超级头部app内的附加场景就可以足够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了。毕竟,用户需要的并不是app本身,每一个新app的诞生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能在头部app里被同样满足的细分需求,对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流2018年会怎么走?这个报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m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