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下散聊(之八)

门下散聊(之八)

作者: 乂安_0990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20:53 被阅读0次
门下散聊(之八)

        走狗公案的产生,一种说法是因郑板桥与袁枚交恶,袁枚故意编造事实黑郑燮的。还举例说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此曾予以质疑,尽阅《郑板桥集》、《郑板桥先生集外集》、《郑板桥集外诗文》等板桥著作,无一记述有枚“走狗”印章之事,遍检板桥画稿、书法珍品,也没有看到款压此印章。因此指斥袁枚编造故事诬谤郑燮,称其“乃小人伎俩也!”

        对于郑板桥与袁枚交恶的起因则说,清乾隆二十八(1763)年,致仕的郑板桥已七十一岁居扬州赋闲。一次,老朋友两淮都转运使卢见曾(雅雨),于清明时节邀先生及诸名士泛舟红桥,“各纪以诗”抒发情怀。正是这次红桥三月三日修楔筵席,郑氏得遇风流倜傥的才子袁枚。时年47岁的袁氏虽有文名,但面对诗、书、画三绝的耄耋老人郑燮,他仍然排在小字辈之列。当众宾客酒过三巡,面红耳热之际,文人间自然诗兴潮涌,互为吟哦助兴。嗣后文坛耆宿要谈经论艺,一般的晚辈人是会洗耳恭听的。而袁枚是个狂狷之士,喜张扬,抢话头,有强烈地显示才华的欲望。他越席赋诗《投郑板桥明府》七律一首。诗句中有傲视群雄抬高自己的味道(也有说是在诗的记注中狂妄地抬高自己)。郑板桥当时面呈愠色,但仍耐着性子听诗。酒席将阑,郑氏挥毫草就一首《赠袁枚》,诗中有云:“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见《郑板桥集•诗钞》)。这首诗对袁枚好色和卖弄学问的浅薄行径给予了当面批评,令一向恃才傲物的袁枚在大庭广众面前难堪不已。郑板桥于乾隆三十(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辞世。多年后,袁枚对郑赠诗讥刺的往事衔恨不忘,在其刊行的《随园诗话》中,借童钰诗将童钰的心愿附会于郑燮,往郑板桥头上泼污墨泄私愤。这就是“走狗”事件出笼的始末。

        但也有人说,郑板桥与袁枚本来彼此倾慕,在卢雅雨的清明聚会上一见如故,尽管互相也有过一些批评,但总体上一直保持着友谊。走狗一说,只是一场误会。并还原当时情况为:乾隆二十三年两淮都盐运使卢雅雨召文人雅士于扬州红桥三贤祠集会,主持虹桥修禊,盛况可观,和诗者约七八千人,诗集编为三四百卷。一时俊彦,都有奉和之作。江南才子袁枚也应召而至,席间见一老者乃杨州八怪郑扳桥是也,连忙上前相见。郑板桥时年七十有一岁,袁枚仅四十八岁,可谓忘年知音,互相久仰盛名。但虽是同时代名士却只是神交从末谋面,二人相见根晚。板桥说子才诗学早已闻名,二十年前就知道了,老夫为你还曾经哭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做知县时听说袁枚坠马身亡,以足蹋地大哭不己,疼惜文坛诗界失之人才。后来才知是误传,当时袁只是从马上掉下来受伤而己。此段情景,袁枚也在《随园诗话》卷九第七十四条中有记:“兴化郑板桥作宰山东,与余从未识面。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哭,以足蹋地。余闻而感焉。后廿年,与余相见于卢雅雨席间。板桥言:‘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余故赠诗云:‘闻死误抛千滴泪,论才不觉九州宽。’”此次会晤,二人乘兴唱酬,甚为欢畅。袁枚当庭做诗《投郑板桥明府》云:“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遇晚共怜双鬓短,才难不觉九州宽 (君云天下虽大,人才有数) 。红桥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费君老泪竟虚弹(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恸) 。”诗题中的“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底事误传坡老死”,是指苏东坡被误传在贵州去世,范景仁在许昌闻之悲痛万分,大哭一场。袁枚是借此典故来比喻郑板桥对他本人的同样误闻,同样深情。诗中的夹注是原有的。可见袁枚对郑板桥的推崇,以及两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憾和意外相见之喜悦。郑板桥也以诗相赠:“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此诗真迹现藏于四川博物馆,诗其中蕴藉的是惺惺相惜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的这一首诗,有他自己刊印的诗集中,只留下了“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两句。且还作了改动。“女称绝色”原是比喻,衬托“君有奇才”的。但那时候人家的闺阁中人是不许可品头论足的。所以“女称绝色”易被人误解。再看此诗,也确有许多词不达意处。所以,郑板桥在诗集中只留下改动的两句。可以通俗的解释为:“你在内室藏着美妇,四邻都夸她漂亮,你有奇异的才能,我也跟着沾光,不感到自己才学贫乏了。”美妇:喻好的诗文。艳:华美。也正是这首诗,一方面袁枚感到郑板桥对他的情谊,但同时也感到郑板桥的诗不如书画。所以在《随园诗话》卷九第七十四条中接着说道:“板桥深于时文,工画,诗非所长。”不过他又矛盾地列举郑板桥的一些好的诗句,说:“佳句云:‘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五更上马披风露,晓月随人出树林。’‘奴藏去志神先沮,鹤有饥容羽不修。’皆可诵也。”

        走狗一事的误会,缘于童钰的诗。童钰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多字多号,最常用字二树,最喜号梅痴。清代画家,“越中七子”之一,书画造诣不俗。此人画山水、兰竹、木石均有佳构。但其“性落拓,不为家计”。只要有酒喝,不管妻儿死活。他常将梦境当真事求索,时人称其怪异。他也很尊崇青藤,有《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指复古派分别以李梦阳和李攀龙为首的前七子后七子), 岂知身后得中郎(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字中郎)。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诗的尾句是说徐渭尚有一灯(按,传灯是佛家语,即将佛理佛法真谛传给弟子。这里说“灯”实指徐渭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功底,倘若传给郑板桥的话,就是当走狗侍候在门墙之外也心满意足了。

        据传,郑板桥确曾刻过一方印章为“青藤门下牛马走”。上述徐兆丰已证其事。“牛马走”一词出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报任安书》。古代书信常在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他在书信的开头言道:“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意思是“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再拜向您述说”。后来唐代知名学者、崇贤馆直学士兼陪王侍读李善有注:“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因此,郑板桥的意思应是谦虚地说自己是青藤门下的一名仆役,表示对徐渭艺术上的尊崇。而童钰在题徐渭小像时是借郑板桥印章之事表示自己对徐渭的崇拜。但牛马走三字可能入诗有点转不过来,他又是个落拓之人,有时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就用了走狗二字。而袁枚自己也说,袁枚与童钰一生“终未谋面”。本来袁枚与童钰有赴扬州晤面的约定,但袁枚贪玩误了时日。待他赶到扬州时,童钰已在病中苦苦等他不果中谢世十余天。两人未曾交谈,袁枚在整理童的遗作时,未参透童钰此诗乃自表心迹因而误搬到郑板桥身上。

相关文章

  • 门下散聊(之八)

    走狗公案的产生,一种说法是因郑板桥与袁枚交恶,袁枚故意编造事实黑郑燮的。还举例说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对...

  • 门下散聊(之六)

    有兴趣聊起门下这个话题,是因为当时看到那位群友发的贴子落款“某某某先生门下谁谁谁”时,马上联想到以前看过一...

  • 门下散聊(之九)

    前几年,有个叫李少冰的不知何方人士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郑、袁“走狗案”再审》。提到郑板桥在山东范...

  • 门下散聊(之七)

    其实,“青藤门下走狗”这个事情,好像很复杂,且形成了一桩公案,有很多种说法。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

  • 门下散聊(之一)

    这个聊天内容,是关于“门下”的东扯西拉的随意散漫信口聊聊。如果一定要有个题目,就是“门下散聊”。因为聊得太...

  • 门下散聊(之三)

    写写诗词也有门派。除了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还有王孟山水诗派、陶谢田园诗派、岑高边塞诗派、公安竟陵诗派、汉魏六...

  • 散聊

    今天,一个以前认识的姐妹,通过腹部艾灸,她感觉自己身体有明显的变化,心情很开心,很想唱歌,想像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

  • 散聊

    还是来到老地方,一如既往的三人局,一人名义上作为旁观者,实则渐入佳境,时间流逝,三人,该说的,也都说了,尽管没有酒...

  • 何以为分

    情者,诡道也。故爱而示之不爱,恨而示之不恨,聊而示之不聊,望而示之不望。遇而避之,见而盲之,闻而聋之,聚而散之,时...

  • 日常散聊

    最近好久没有更文了,不是因为不更只是因为懒,不想更。 这几天过得还算平淡,我买的新裙子也到了,朋友看了说很好看,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下散聊(之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og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