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读后感

作者: 懒人马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7:28 被阅读4次
《北京折叠》读后感

以前只喜欢看散文随笔类的书籍,现在渐渐的开始对其他类别的书籍也感兴趣了,特别是小说传记类的。

在喜马听书的时候,其中一个音频介绍了这篇小说。听了个大概之后感觉很有意思,就找时间找资源来看看了。

其实听完音频,找了资源下载之后都以为这篇小说是一本单独的书,而不只是一篇文而已。直到看完了,才发现这么短,原来只是其中的一篇小说,结局来得猝不及防,也有点意犹未尽。

北京折叠其实说的是三个不同空间的转换与对比。与现实世界的阶层层次类似,但我感觉比现实世界的阶层简单一些,毕竟现实里的情况更复杂。三个空间虽然有对比有冲突,但是并不尖锐,整篇文章感觉比较清淡,有一种虽是主角但是客观的态度,也没有很多主观看法,感觉就是在描述观察到的这些情况。

可能是很少看科幻小说的原因,我觉得这篇小说很有意思,它与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相似,却又多了一点奇幻色彩。以前我不喜欢科幻类小说是因为有些太虚假了,或者是太复杂,我这个没啥逻辑性和空间思维的脑袋想象不出来,只能不涉猎这方面内容了。

文章里的三个空间是同时存在的,共享48小时,不过当一个空间活动的时候,其它空间会进入休眠。不同空间的出现是经过地面的翻转而成。第三空间独自享有24小时,做的却是最底层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从事垃圾工。第一与第二空间则共享另外的24小时,从事的是较高级的工作,所得酬劳也是较多的。这就与常常听到的二八定律很一致: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的手里。

老刀虽然是第三空间的人,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只是担心去到别的空间时别人会瞧不起他。而他那样冒险赚外快只是为了给他女儿——捡回来的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以给她更好的未来。这跟农村人花一切努力供孩子读大学很类似,只要孩子能考上,多苦多累都愿意付出。

结局还是很有余韵的。老刀从第一空间回到第三空间,还是他熟悉的吵闹的环境,为了房租水电而争吵,显然对比强烈。

然而,即使他去过第一空间,也改变不了什么。

相关文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这本书火了好久,读了好多遍,今天有空写下读后感。 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2016年4月入围美国第74...

  • 《北京折叠》读后感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对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最大的兴趣点当然是来自其获得雨果奖的吸引。抱着对获奖文学巨大的好奇心,我翻开了《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北京折叠》讲述了一位清洁工老刀为了糖糖(捡来的女儿)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从第三空间偷渡到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的故...

  • 《北京折叠》读后感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作者郝景芳,天津人,2006年毕...

  • 《北京折叠》读后感

    文/爱看书的朵拉 带着好奇心阅读了得了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看完的感觉这真是一篇很生动形象的社会写实小说。...

  • 《北京折叠》 读后感

    这是一部短片科幻小说,由作家郝景芳所著,获得了雨果奖,是继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后第二部亚洲雨果奖获得作品。 主要讲...

  • 《北京折叠》读后感

    读完《北京折叠》触目惊心,这哪里是科幻小说,分明就是真实世界的写照。分明就是用虚表真的手法毫不手软的直指人心。 在...

  • 北京折叠 读后感

    北京折叠前一段拿了雨果奖,风头很劲。我早早就听说过作者郝景芳,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书。便趁着这股热潮,看了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读后感

    前几天,在去新公司报道的路上(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去成),我读完了《北京折叠》,里面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老刀生活在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o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