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拿壶酒来品好文-消零派099
朱棣对李景隆嗤之以鼻。看到平安却一身冷汗

朱棣对李景隆嗤之以鼻。看到平安却一身冷汗

作者: 暖暖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07:55 被阅读0次

    1400年,朱棣带10万大军,与李景隆60万对峙,他翘起下巴,高傲的俯视李景隆。然而,当他看到李景隆身后的平安时,竟然惊出一身冷汗。

    平安,小名保儿,是朱元璋养子中的一员,在朱棣尚未称王时,曾是朱棣的手下。

    此人,虽然籍籍无名,但对朱棣来说,却是个可怕的存在。

    朱棣回身,对手下郑重地说:“平安这小子,曾追随我多年,熟知我用兵的打法,这次一定要多加小心!”

    《明史》中记载:燕王将渡白沟河,安伏万骑河侧邀之。燕王日:“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

    众位将领口中称:“是!”,但多有不服气之气,心想:不过是一无名之辈,有什么好惧怕的!

    然而,一开战,轻视平安的他们,就被啪啪打脸。

    战鼓声一起,平安大吼一声:“跟我来?”,一马当先冲出阵营。

    他身先士卒的榜样,带给南军强大的力量。

    士兵们一看先锋官都冲了出去,一改往日的怂样,个个像打了鸡血,疯了一样,转眼冲杀到敌军阵营。

    朱棣的北军,自开战以来,头一次被如此勇猛的南军冲杀。

    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竟被打得七零八落。

    兵败如山倒,北军只能撤退。

    在撤退途中,他们又中早已埋伏的“地雷”。不时有人踩雷,被炸得血肉模糊,发出阵阵惨叫。

    这一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以来,打的最狼狈的一战。

    从天明打到天黑,朱棣摸黑前行,身边只剩下3个亲信,暗夜之中,他们兜兜转转,竟然迷失了路。

    没办法,朱棣只好下马,将耳朵凑在岸边,通过辨别水流的声音,才找到了回营的路。

    《明史》中提到:及夜深,乃各敛军。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下马伏地视河流 辨东西,始知营垒所在。

    朱棣,回到营中气急败坏,他竟被昔日的手下打败,他胸中激荡着一句话:“平安你去死,我一定要一雪前耻!”

    这种羞愤,令他丧失了理智,他没有整顿大军,竟然发出号令:“天明开战!”

    然而,朱棣的暗夜,并没有随着太阳的出生,而迎来胜利的曙光。

    他还没有,发起正面冲锋,平安就给北军,来了个措手不及。

    平安,带领人马冲到北军后翼,他一马当先,横扫一片,多员大将,被突如其来的平安,斩杀于马下。

    朱棣,无奈之下,又使出惯常招数,他打算避开敌军正面,偷袭敌军左侧,然后再发动总攻。

    他的策略,就是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

    然而,这一次他失算了。

    他的对手,虽然不够有名气,但却是他的克星。

    正应了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平安,太过熟悉朱棣的打法。

    朱棣的计划,实施到一半,就被后方的喊杀声,打乱了阵脚。

    朱棣,万万没有想到,他竟败给了手下,自己成了那个腹背受敌,被群狼环侍的“领头羊”。

    此时,朱棣被团团围住,他如困兽一般,左冲右突。

    他的弓箭射完了,宝剑砍折了,只剩下一匹战马。

    他的鲜血染红了盔甲,随时处于被剁成肉馅的危险。

    穷途末路的朱棣,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他骑马奔驰,跑到河堤高处,不断的朝远方吆喝,并疯狂的挥舞马鞭。

    远远望去,他似乎在召唤,千军万马。

    平安,策马扬鞭直扑朱棣而去。

    可是,胜利与失败之间,却隔着一个蹩脚的将军。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南军响起了鸣金收兵的声音。

    原来,那个蹩脚的“逃跑将军”李景隆,被朱棣的虚张声势吓唬住了,他担心会中了朱棣的埋伏,连忙命令大军撤退。

    平安,看着近在咫尺的朱棣,只能一声轻叹,打马追随主帅而去。

    从此,平安就成了朱棣,耻辱柱上的一枚章。

    后来,朱棣靖难之变成功后,活捉了平安,为了彰显他的大度,并没有当场诛杀平安,还任命他为北平都指挥使。

    然而,终究意难平。

    7年后,朱棣来到北平,信手翻阅奏章,看着平安的名字,看似无意的问了一句:“平保儿还在呢?”

    平安闻听此言,知道朱棣容不下他,为了不累及家人,他选择自我了断。

    时隔多年,朱棣总算一雪前耻,除了心中郁闷之情。

    平安,有勇有谋,实属一员难得的虎将。只可惜,终究还是成了帝王之争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明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棣对李景隆嗤之以鼻。看到平安却一身冷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p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