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做中学”之一

我的“做中学”之一

作者: 洁言洁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21:54 被阅读27次

          我和张老师承担了乌兰察布教师深度阅读的共度活动,每周两章内容的导读,我俩轮换导读。上周我导读了《儿童的人格教育》的三四章,张老师做读书会主持。这周,张老师导读五六章,我来做读书会主持人。所以,无论导读还是做主持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做中学”。

    我的“做中学”之一
    我的“做中学”之一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或许最能解释郝老师在讲诉为什么追求优越的过程中的“向内求”。一个人开始反省自我而不仅仅是他人,一个人开始关注自我对自我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别人的评价的时候,她的精神河流潺潺流动,缓缓向前。

    我的“做中学”之一

          听张老师的课之前,我已经细致阅读她的讲稿了。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一边听,一边像方老师一样,边听课边画思维导图。听课的过程中,禁不住向张老师认真的备课态度以及思考的深度致敬:她不仅仅逻辑非常清晰的阐释了理论,而且还把自己童年成长过程中结交的伙伴、她学习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例子来更透彻的理解理论。最好的阅读是“知行合一”,作为园长,她不仅仅专注打造一个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培养的人文学校,同时她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单一的评价教师,找到教师的特长,从而让教师找到了自己,实现了自己,重新获得了自信。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不知不觉,她内化了这本书,把这本书变成了她的精神之书,这本“无字之书”是一本弥足珍贵的精神成长的葵花宝典。

            听完课,我想起了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时说过的一句话:“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我们阅读经典,经典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呢?在于她给我们的对话和创新思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阅读经典,为什么“啃读”,因为他是可以让我们和作者对话,和身边的世界对话,和自我对话的最好的途径。唯有对话,我们才能敲开门,唤出书中的人来,而那个人就是你自己。我们阅读阿德勒,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如何面对问题儿童的途径,更多的,我们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开始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开始对解决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途径。如此,我们才唤出书中的那个人,我们的精神才能更上一层楼。

    我的“做中学”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做中学”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pn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