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词中有味是清欢——读《唐宋词十七讲》

词中有味是清欢——读《唐宋词十七讲》

作者: 胡喜平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9:18 被阅读0次

    我手中的这本长达500页的《唐宋词十七讲》,已经静静地躺在书橱十几年了,时光摧残了它的容貌——漂亮的封皮不见了,书脚卷边破损了,但是它的内容依然是宝藏。相遇时我尚青春它尚新,“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现在呢俱都“尘满面、鬓如霜”。它的文字如醇酒,常读常新;我的懊恼如苦药,日吃日悔。

    书中折了七八个角,却总是停留在开始。一本书,就这样见证了我年轻时的鲁莽和浮躁。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我开始重读,虽然相遇很晚,但终究没有错过,幸好,幸好!品味这些诗词,不但齿颊生香,沉浸中也体味到了久违的“清欢”。

    叶嘉莹先生是我的偶像,年轻时曾经努力搜集她的书,信誓旦旦要看完,可惜大多如本书,只是在时光中慢慢老去。逝去了啊,我的青春;叶先生的书与人,却在岁月的打磨中,熠熠生辉!我想,再没一个人能像先生这样迫切地推广古典文化,再没一个人能够如先生这样对古典文化如此熟稔了,倘错过定为终身憾事。

    《唐宋词十七讲》,算得上是读古诗词的入门书,因为这是叶先生为文学爱好者所做的讲演稿结集而成的,读来通俗又不失典雅。之所以要分成十七讲,是因为这些演讲在分时在多处完成的,内容自然有小部分重叠,毕竟要给听众普及背景知识嘛,但是不影响阅读,就当作复习好了。叶先生书中也并没有把所有词人都讲了个遍,而是选择能够对词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词人讲来,所以看完本书,你就可以对词这一诗歌样式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啦!那我们就来一一认识下吧!

    温庭筠

    词,最早的起源就是为歌女在筵席上所歌唱的,因此刚开始它并不被文人墨客所推崇,只是为了消遣写之,不能像诗歌那样表达诗人的志向。虽然如此,可是后人往往从小词中读出点什么,比如张惠言评价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应。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句子,有屈原的《离骚》初服之意。咦,明明只是写一个美人穿新衣服,自我欣赏的句子,怎么就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名篇产生了关系呢?

    原来,中国的诗歌中有自己的符码,比如说到柳树,我们就想起了离别,所以虽然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句子,都可以产生美好的联想,温庭筠的句子也可以表达我要保持自己美好的本质的意味。小温的写作初衷是如此吗?未必,但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他的遭遇,有可能在不自觉地带出这样的意思。

    叶先生说,这就是词的魅力,虽然作者未必有此意,但是读者可以会此意。当然如果不能产生这样的联想,也没有关系的,因为飞卿的词足够美妙。他的作品中的语码,使词产生了深远的联想,词有了意义和价值。

    韦庄

    韦庄的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一组写江南的《菩萨蛮》,什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无限地激发了我对下江南的热情,多次去杭州。什么“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原来那个时候就有了“小鲜肉”的概念,颜值即正义呀!但是读到“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我却再也不复欢乐,几乎要垂泪,这一组菩萨蛮就写尽了韦庄的一生,他是把自己的真感情注入了词中,使得这酒筵的娱兴之作变得厚重,他对于词的贡献就在于此。

    正如叶先生说:“凡是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他的生命和生活去写诗。”

    冯延巳

    你未必知道冯延巳,但你一定熟悉李憬、李煜这两位帝王词人,他们都来自南唐,冯延巳甚至同李憬一起长大。作为丞相,他享受过,自然也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在他的笔下词开始有了意境。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他的愁是委婉曲折的,他也想不愁,但是做不到,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心里。温庭筠的词还停留在客观,韦庄的词只是一人之情,冯延巳集二人之成,既能够产生联想,也能够抒发情志。怪不得叶先生说他是上启二主,下开晏欧。

    柳永

    这位白衣卿相,虽然一生动荡流离,但是他对于词的贡献极大,主要体现在三点中。

    1、他第一次把长调带入文人词中,从此不再是小令独霸天下。

    2、在他的词中,抒情主人公由女子转为男子,词人们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

    3、他把词的内容由固定的美女和爱情的描写,日常化,非常有新意。

    不要小看这些变化,虽然因为这样柳永的词常常被同时代的人所鄙薄,但是正因为这些创新,才使得词也变成可以言志的作品了。

    我常常想,生命真是奇特呀,有晏殊那样顺遂的词人,也有柳永这样不得志的词人,可是他们都可以因自己的作品名垂千古,所以好好地生活,不辜负所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吧?

    苏轼 辛弃疾

    看到我坡,就再一次想起了“清欢”,读这本书时,儿子生病住院,对未来的恐惧让我不敢思索,正是流连在一位又一位词人的际遇中,才把心中的苦痛一次又一次地洗刷。于是愈加敬佩东坡,能在那样的逆境中坦然面对生活并且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人,是真的英雄啊!苏东坡如此,辛弃疾亦如此。

    东坡开了词的新流派——豪放词,他37岁开始写词,把自己的志向,把对历史的慨叹,把农人的生活,把生命的考验,一一写在词中,他让词成为抒发志怀之作。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东坡的词风,他人生中的后四十年在几起几落中渡过。虽然他的理想在南宋从来不被重视,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北伐的决心。只要一机会,他就积极备战。而正因此,他一直在南宋朝廷中遭到排挤,但是依然九死而未悔。辛弃疾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诗的啊!他的词中句句有来处,但是又句句如己出,佩服佩服!

    就这样,漫漫白日,一边是扎针、输液、服药、做治疗,心慌且乱;一边是温韦冯李、苏辛周王,沉浸在叶先生的文字中。沉浸就能忘记恐慌,沉浸才能从困境中走出,这一位位词人,哪一个的生命是顺遂的呢?且到词中去寻找片刻的“清欢”吧!

    也借此安利叶嘉莹先生,如果怕读不来,可以去网易公开课免费听,一定要听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词中有味是清欢——读《唐宋词十七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s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