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笔记

作者: 斯文遮阳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20:31 被阅读0次

    一、背景知识

    Kafka定义

    传统定义:Kafka 是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队列,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实时处理领域。

    最新定义:Kafka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件流平台,被数千家公司用于高性能数据管道、流分析、数据集成和关键任务应用。

    消息队列

    传统的消息队列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缓存/消峰、 解耦和异步通信。目前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消息队列产品主要有 ActiveMQ、RabbitMQ、RocketMQ、Kafka 等。

    消息队列的两种模式:

    • 点对点模式:一对一,消费者主动拉取数据,消息收到后消息清除。该模式使用较少
    • 发布/ 订阅模式:一对多,消息生产者将消息发布到 topic 中,同时有多个消费者消费该消息,消费之后不会清除消息

    二、Kafka架构

    Kafka架构
    1. Producer:消息生产者,就是向 kafka broker 发消息的客户端
    2. Consumer:消息消费者,向 kafka broker 取消息的客户端
    3. Consumer Group:消费者组,由多个 consumer 组成。消费者组内每个消费者负责消费不同分区的数据,一个分区只能由一个组内消费者消费;消费者组之间互不影响,所有的消费者都属于某个消费者组,即消费者组是逻辑上的一个订阅者
    4. Broker:一台 kafka 服务器就是一个 broker,一个集群由多个 broker 组成。一个 broker可以容纳多个 topic
    5. Topic:可以理解为一个队列,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向的都是一个 topic
    6. Partition:为了实现扩展性,一个非常大的 topic 可以分布到多个 broker(即服务器)上,一个 topic 可以分为多个 partition,每个 partition 是一个有序的队列
    7. Replica:副本,为保证集群中的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该节点上的 partition 数据不丢失,且 kafka 仍然能够继续工作,kafka 提供了副本机制,一个 topic 的每个分区都有若干个副本,其中有一个 leader 和若干个 follower
    8. Leader:每个分区多个副本的主,生产者发送数据的对象,以及消费者消费数据的对象都是 leader。由 zk 记录谁是 leader,2.8.0 版本以后也可以配置不使用 zk
    9. Follower:每个分区多个副本中的从,实时从 leader 中同步数据,保持和 leader 数据的同步。leader 发生故障时,某个 follower 会成为新的 follower。

    三、生产者

    3.1 消息发送流程

    在消息发送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两个线程:main 线程和 sender 线程。在 main 线程中创建了一个双端队列 RecordAccumulator。Main 线程将消息发送给 RecordAccumulator,sender 线程不断从 RecordAccumulator 中拉取消息发送到 broker。

    消息发送流程

    几个重要参数:

    • buffer.memory:RecordAccumulator 缓冲区总大小,默认 32m
    • batch.size:缓冲区一批数据最大值,默认16k。适当增加该值,可以提高吞吐量,但是如果该值设置太大,会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增加
    • linger.ms:如果数据迟迟未达到 batch.size, sender 等待 linger.time 之后就会发送数据。单位 ms,默认值是 0ms, 表示没
      有延迟。生产环境建议该值大小为 5-100ms 之间
    • acks:Kafka 提供了三种可靠性级别,用户根据对可靠性和延迟的要求进行权衡,选择以下的配置:
      0: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不需要等数据落盘应答
      1: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leader 收到数据后应答
      -1(all):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leader 和 ISR(和 leader 保持同步的 follower 集合) 队列里面的所有节点收齐数据后应答。 默认值是-1,-1 和 all 是等价的
    • compression.type:生产者发送的所有数据的压缩方式。默认是 none,也就是不压缩。支持压缩类型:none、gzip、snappy、lz4 和 zstd
    •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允许最多没有返回 ack 的次数,默认为 5,开启幂等性要保证该值是 1-5 的数字

    几种消息发送方式:

    • 普通异步发送
    • 带回调函数的异步 api
    • 同步 api

    3.2 分区

    分区的好处:

    • 方便在集群中扩展,每个 partition 可以通过调整以适应它所在的机器,而一个 topic 又可以有多个 Partition 组成,因此整个集群就可以适应任意大小的数据了
    • 可以提高并发,因为可以以 partition 为单位生产/消费数据了

    生产者发送消息的分区策略:

    1. 指明 partition 的情况下,直接将指明的值直接作为 partiton 值
    2. 没有指明 partition 值但有 key 的情况下,将 key 的 hash 值与 topic 的 partition 数进行取余得到 partition 值
    3. 既没有 partition 值又没有 key 值的情况下,第一次调用时随机生成一个整数(后面每次调用在这个整数上自增),将这个值与 topic 可用的 partition 总数取余得到 partition 值,也就是常说的 round-robin 轮询算法

    3.3 生产经验

    生产者如何提高吞吐量

    1. 调整批次大小:如将 batch.size 由16k调整为32k
    2. 调整Sender线程等待时间:如将 linger.ms 由0调整为5-100ms
    3. 压缩策略:如将 compression.type 设为 snappy
    4. 调整缓存大小:如将 buffer.memory 由32m调整为64m

    数据可靠性

    Ack应答级别:

    • acks=0,生产者发送数据后就不管了,可靠性差,效率高
    • acks=1,生产者发送数据后 leader 应答即可,可靠性中等,效率中等
    • acks=-1,生产者发送数据后 leader 和 ISR 队列中所有 follower 应答才行,可靠性高,效率低

    生产环境中,acks=0 很少使用;acks=1,一般用于传输普通日志,允许丢失个别数据;acks=-1,一般用于传输和交易相关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数据完全可靠条件 = ACK级别为-1 + 分区副本大于等于2 + ISR里应答的最小副本数大于等于2

    数据重复性

    至少一次(At Least Once)= ACK级别为1 + 分区副本大于等于2 + ISR里应答的最小副本数大于等于2。不能保证数据不重复。

    最多一次(At Most Once)= ACK级别为0。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

    精确一次(Exactly Once)= 幂等性 + 至少一次。幂等性默认开启,但只能保证在单分区单会话内不重复,如果需要全局严格一致,则需要开启事务(开启事务的前提是开启幂等性)。

    数据顺序

    单分区内,可以配置为有序:多分区,分区与分区间无序。

    单分区有序的条件:

    • 1.x 版本之前: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
    • 1.x 及之后版本:
      (1)若未开启幂等性
      配置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
      (2)若开启幂等性
      配置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5。其原理是 1.x 版本后,如果开启幂等,kafka 服务端会缓存生产者发来的最近5个 requests 的元数据,因此可以保证最近5个 requests 的数据是有序的。

    四、Broker

    4.1 Broker启动流程

    Kafka 集群中有一个 broker 的 controller 会被选举为 controller leader,负责管理集群 broker 的上下线、所有 topic 的分区副本分配和 leader 选举等工作。Controller 的信息同步工作是依赖于 zookeeper 的(2.8.0 版本以后也可以不依赖)。

    Broker启动流程

    4.2 副本与故障处理

    副本

    副本的作用是提高数据可靠性,Kafka 默认副本1个,生产环境一般配置为2个,保证数据可靠性;太多副本会增加磁盘存储空间,增加网络上数据传输,降低效率。

    Kafka 中副本分为:leader 和 follower。Kafka 生产者只会把数据发往 leader,
    然后 follower 找 leader 进行同步数据。

    几个重要概念:

    • AR:Kafka 分区中的所有副本统称为(Assigned Repllicas)。AR = ISR + OSR
    • ISR:表示和 leader 保持同步的 follower集合。如果 follower 长时间未向 leader 发送通信请求或同步数据,则该 follower 将被踢出 ISR。该时间阈值由 replica.lag.time.max.ms 参数设定,默认30s。Leader 发生故障之后,就会从 ISR 中选举新的 leader
    • OSR:表示 follower 与 leader 副本同步时,延迟过多的副本
    • LEO:Log End Offset,每个副本的最新的 offset + 1
    • HW:High Watermart,所有副本中最小的 LEO

    Follower 故障

    1. Follower 发生故障后会被临时提出 ISR
    2. 这个期间 leader 和 follower 继续接受数据
    3. 待该 follower 恢复后,follower 会读取本地磁盘记录的上次的 HW,并将 log 文件高于 HW 的部分截取掉,从 HW 开始向 leader 进行同步
    4. 等该 follower 的 LEO 大于等于该分区的 HW,即 follower 追上 leader 之后,就可以重新加入 ISR 了

    Leader 故障

    1. Leader 发生故障之后,会从 ISR 中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
    2. 为保证多个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其余的 follower 会先将各自的 log 文件高于 HW 的部分截掉,然后从新的 leader 同步数据

    注意: 这只能保证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并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或者不重复。如何保证?见上一节数据可靠性。

    4.3 文件存储

    Topic 是逻辑上的概念,而 partition 是物理上的概念,每个 partition 对应一个 log 文件,该文件中存储的就是 producer 生产的数据。Producer 生产的数据会不断追加到该 log 文件末端。为防止 log 文件过大导致数据定位效率低下,kafka 采取了分片和索引机制,将每个 partition 分为多个 segment。每个 segment 包括:.index 文件、.log 文件和 .timeindex 等文件,这些文件位于一个文件夹下,该文件夹命名规则:topic 名称 + 分区序号,例如:first-0。

    文件存储机制

    两个重要参数:

    • log.segment.bytes:log 日志划分成块(即 segment)的大小,默认值1G
    • log.index.interval.bytes:默认4kb,每当写入了4kb大小的日志(.log),然后就往 index 文件里面记录一个索引(稀疏索引)

    Log 文件和 Index 文件示例

    文件示例

    高效读写数据

    Kafka 如何做到高效读写数据?

    1. Kafka 本身是分布式集群,可以采用分区技术,并行度高
    2. 读数据采用稀疏索引,可以快速定位要消费的数据
    3. 顺序写磁盘,生产者数据是一直追加到 log 文件末端的顺序写(顺序写 600M/s vs 随机写 100K/s)
    4. 零拷贝+页缓存技术
      零拷贝:Kafka 的数据加工处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处理,broker 应用层不关心存储的数据,所以就不用了走应用层,传输效率高。
      页缓存:操作系统提供,当上层由写操作时,操作系统只是将数据写入 PageCache;读操作时先从 PageCache 中查找,找不到再去磁盘中获取。

    关于零拷贝和页缓存,具体可以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513662

    五、消费者

    5.1 消费方式

    Consumer 采用 pull(拉)模式从 broker 中读取数据;因为 push (推)模式很难适应消费速率不同的消费者。

    Pull 模式不足之处是,如果 kafka 没有数据,消费者可能会陷入循环中,一直返回空数据。针对这一点,kafka 的消费者在消费数据时会传入一个时长参数 timeout,如果当前没有数据可供消费,consumer 会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返回,这段时长即为 timeout。

    5.2 消费者组

    消费者组(Consumer Group,CG)由多个 consumer 组成。形成一个消费者组的条件,是所有消费者的 groupid 相同。消费者组内每个消费者负责消费不同分区的数据,一个分区只能由一个组内消费者消费;消费者组之间互不影响,所有的消费者都属于某个消费者组,即消费者组是逻辑上的一个订阅者。

    消费者组初始化流程:


    消费者组初始化流程

    消费者组消费流程:


    消费者组消费流程

    5.3 分区的分配与再平衡

    一个消费者组中有多个 consumer,一个 topic 有多个 partition,所以必然会涉及到 partition 的分配问题,即确定那个 partition 由哪个 consumer 来消费。当消费者组里面的消费者个数发生改变的时候,也会触发再平衡。

    Kafka 有四种分配策略,可以通过参数 partition.assignment.strategy 来配置,默认 Range + CooperativeSticky。

    • Range:针对每个 topic。将 topic 中的分区与消费者排序,通过分区数/消费者数决定每个消费者消费几个分区,若除不尽则前面几个消费者会多消费1个分区。注意,如果有N个 topic,容易产生数据倾斜
    • RoundRobin:针对集群中的所有 topic。把所有分区和所有的消费者都列出来,然后按照 hashcode 进行排序,最后通过轮训算法来分配分区给到各个消费者
    • Sticky:粘性分区从 0.11.x 版本开始引入,首先会尽量均衡的放置分区到消费者上面,在出现同一消费者组内消费者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尽量保持原有分配的分
      区不变化
    • CooperativeSticky:和 sticky 类似只是支持了cooperative 的 再平衡

    5.4 Offset

    由于 consumer 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电宕机等故障,consumer 恢复后,需要从故障前的位置的继续消费,所以 consumer 需要实时记录自己消费到了哪个 offset,以便故障恢复后继续消费。

    Kafka 0.9版本之前,consumer 默认将 offset 保存在 zookeeper 中;从 0.9 版本开始,默认将 offset 保存在 kafka 一个内置的 topic 中,该 topic 为__consumer_offsets。__consumer_offsets 主题里面采用 key 和 value 的方式存储数据。Key 是 group.id+topic+分区号,value 就是当前 offset 的值。 每隔一段时间,kafka 内部会对这个 topic 进行 compact,也就是每个 group.id+topic+分区号 就保留最新数据。

    提交 offset

    • 自动提交:为了使用户专注自己的业务逻辑,kafka 提供了自动提交 offset 的功能,相关参数:
      enable.auto.commit:是否开启自动提交,默认 true
      auto.commit.inteval.ms:自动提交的时间间隔,默认5s
    • 手动提交:包括两种方式,同步提交(commitSync)和异步提交(commitAsync)

    重复消费: 已经消费了数据,但是 offset 没提交。
    漏消费: 先提交 offset 后消费,有可能会造成数据的漏消费。

    如何避免漏消费和重复消费,做到精准一次消费呢?这依赖于消费者事务,要求消费端将消费过程和提交 offset 过程做原子绑定,也就是说需要将 offset 保存到支持事务的自定义介质(如 Mysql)。

    指定 offset 消费

    当 kafka 中没有初始偏移量(消费者组第一次消费)或服务器上不再存在当前偏移量时(例如该数据已被删除),该怎么办?有以下几种配置:

    • earliest:自动将偏移量重置为最早的偏移量
    • latest(默认值):自动将偏移量重置为最新偏移量
    • none:如果未找到消费者组的先前偏移量,则向消费者抛出异常
    • 任意指定 offset 位移开始消费

    5.5 生产经验

    如何提高吞吐量(避免数据积压)

    • 如果是消费能力不足,可以考虑增加 topic 的分区数,并提升消费者组的消费者数量,使消费者数 = 分区数
    • 如果是下游的数据处理不及时,可以提高每批次拉取的数量。如果拉取数据/处理时间 < 生产速度,即处理的数据小于生产的数据,也会造成数据积压

    六、Kafka-Kraft 模式

    kafka架构

    左图为 kafka 原有架构,元数据在 zookeeper 中,运行时动态选举 controller,由
    controller 进行 kafka 集群管理。右图为 kraft 模式架构(实验性),不再依赖 zookeeper 集群,而是用三台 controller 节点代替 zookeeper,元数据保存在 controller 中,由 controller 直接进行 kafka 集群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个:

    • Kafka 不再依赖外部框架,而是能够独立运行
    • Controller 管理集群时,不再需要从 zookeeper 中先读取数据,集群性能上升
    • 由于不依赖 zookeeper,集群扩展时不再受到 zookeeper 读写能力限制
    • Controller 不再动态选举,而是由配置文件规定。这样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
      controller 节点的配置,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随机 controller 节点的高负载束手无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afka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ti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