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圈层,并且是不断变化。也许不怎么变,也许不断上升,也会有沉沦。
每天可能遇到不同层面的人,如何应对,也是一门人生艺术。
看到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
和底层人打交道,接受他们占便宜、献媚讨好、算计,同时欣赏他们的野心和不守规矩;和基层人打交道,接纳他们八卦、幻想、浅薄,同时欣赏他们知足乐观;
和中产们打交道,接纳他们爱慕虚荣、攀比、虚伪、势力,同时欣赏他们的情商周全、左右逢源;和精英们打交道,接纳他们傲慢、刻薄、好高骛远,同时欣赏他们的博学、钻研、永不言弃;和修行人打交道,接纳他们无欲无求,同时欣赏他们清净无为,心如止水;
和顶层打交道,接纳他们的严苛无情,冷漠决绝,同时欣赏他们的正直包容、杀伐果断。红尘修心,人间本就是最好的道场,找到不同层次的平衡点和合适的相处方式。
实际上,人性远比简单的划分复杂。以前一个伟人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因为各种原因在底层的人也可能人格是高尚的,而在所谓顶层的人也许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冯唐曾说:跟小层次的人打交道,千万不要太随和。你行为上越尊重他们,他们越觉得你好欺负,在他们认知里,你跟他好好说话,他以为你好说话。
在有些人的认知里,你跟他好好说话,他以为你好说话。最近邯郸三个男孩残忍杀害一个非常善良孱弱的孩子事件,诠释了他这句话。
除了极端事件,通常,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小层次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和我们不同。
他们可能缺乏大局观,思考问题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如果我们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过于随和可能会导致他们认为我们没有主见、软弱无能,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犯我们的权益。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需要在与小层次的人打交道时,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冷漠无情或者处处防备,而是要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不轻易让步和妥协。
层次,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认知水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高低;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涵养、气度、风度、情操等方面的优劣。
层次和修养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和气质,也影响了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效果。
《道德经》中说:
“上士闻道,励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人对于真理的态度是不同的。上士是指那些有高尚品德、追求真理、勤奋进取、积极实践的人。他们听到真理后,会立即去践行,不会有任何犹豫或怀疑。
中士是指那些有一定品德、认识真理、动摇不定、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听到真理后,会有所动容,但也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心全意去实践。
下士是指那些无品德、不识真理、愚昧无知、妄自尊大的人。他们听到真理后,会嗤之以鼻,认为是荒谬可笑,不屑一顾。
由此可见,上士是最高层次的人,中士是中等层次的人,下士是最低层次的人。
那么,在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道德经》中又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遵循天道和圣道。
天道是指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天道利而不害,就是说天道对万物都是公平而有利的,并不会偏袒或伤害任何一方。
圣道是指圣贤们所遵循和传授的道理和方法。圣道为而不争,就是说圣贤们做事都是出于善意而无私心,并不会为了个人利益或虚名而与他人争执或斗争。
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像天道一样公正而仁慈,并像圣道一样无欲而清静。
不争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这样做可以避免无谓的纠纷和矛盾。如果我们总是与他人争高下、争对错、争利益,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斗中,不仅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还会伤害我们的心灵和身体,甚至会招致他人的仇恨和报复。
其次,这样做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德和境界。如果我们能够不争而为,那么我们就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不会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也不会被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所控制,从而达到一种超脱而自在的状态。
最后,这样做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我们能够不争而利,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从而得到他人的敬重和信赖。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两个儿子。国王想要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于是他给了他们各自一块土地,并让他们在一年内把土地开垦好。
大儿子非常贪婪和好斗,他想要把自己的土地扩大到最大,并且抢夺弟弟的土地。于是,他雇佣了很多士兵和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了高墙和堡垒,并且经常派出士兵去骚扰弟弟的土地。
小儿子非常仁爱和平和,他只想要把自己的土地耕种好,并且与哥哥和睦相处。于是,他雇佣了很多农民和牧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了各种庄稼和果树,并且养殖了各种牲畜。
一年后,国王来到了两个儿子的土地上进行考察。当他看到大儿子的土地时,他非常失望和生气。因为大儿子的土地上除了高墙和堡垒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庄稼、没有果树、没有牲畜、没有花草、没有鸟兽。只有一片荒凉和死寂。
当他看到小儿子的土地时,他非常欣慰和高兴。因为小儿子的土地上一片繁荣和生机。有金黄的麦田、有红绿的果园、有白色的羊群、有五彩的花园、有鸣叫的鸟儿。只有一片丰收和欢乐。
国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儿子作为继承人,并对大儿子说:“你虽然拥有了更多的土地,但你却没有开发出任何价值。你虽然拥有了更多的士兵,但你却没有赢得任何尊敬。你虽然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但你却没有得到任何快乐。你是一个失败者。”
国王又对小儿子说:“你虽然拥有了较少的土地,但你却开发出了无穷的财富你是一个成功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争而为,不争而利,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态度和智慧。它可以让我们避免无谓的纠纷和矛盾,提升我们的品德和境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不评
《道德经》中说:“仁者不责,善者不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有仁心和善行。
仁心是指对他人有同情和爱怜之心;善行是指对他人有关怀和帮助之行。
有仁心和善行的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会责难或指责他人的过错或缺点;也不会评判或评论他人的优劣或成败。
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难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没有人有资格去评价或批判别人;只有自己才能去理解或改进自己。没有人有资格去评价或批判别人;只有自己才能去理解或改进自己。
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有仁心和善行,不评而爱,不评而助。
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人不评而爱,那么我们就会更加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和成就,也会更加谦虚和诚恳地向他人学习和借鉴。这样不仅会增加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会提高我们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做可以赢得他人的喜爱和支持。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人不评而助,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困难和需求,也会更加尊重和信任他人的选择和意愿。这样不仅会增进我们自己的友情和合作,还会拓展我们自己的影响和价值。
总结
《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它教导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层次和修养,如何与不同层次和修养的人相处。
不争而为,不争而利,可以避免无谓的纠纷和矛盾,提升品德和境界,赢得尊重和信任。
不责而宽,不责而理,可以避免无端的伤害和冲突,提升修养和境界,赢得友谊和信赖。-
不评而爱,不评而助,可以避免无理的偏见和误解,提升学习和成长,赢得喜爱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己幸福相伴。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高层次、高修养、高品质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