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在场的人只有我在哭,当时觉得1900好孤独,他们不懂,可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现在重温一遍依旧还是很感伤,但是很奇怪怎么也哭不出来,不知不觉间,对眼泪的压抑竟到了这般地步。
曾经,我们认为1900只是那位没有“名字”的海上钢琴师。而后来却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1900。
导演并未交代1900的音乐才能从何而来,生于佛吉尼亚号、死于佛吉尼亚号,除了好友MAX的回忆,无人证明他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1900是某种“象征符号”,而非具体的一个人。
1900以一个不存在的人,用绝对客观的视角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他看透世人所思所想、展示了个人在世界面前的绝对渺小。作为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我们也是“不存在”的,我们也会死,我们来过这世界的证据也会湮没于岁月。
“1900是孤独的,但他又不是。”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他的目光如羊羔的目光,追随着她,像1900这样的人是做不到炙热的吧。他不会上前要她的联系方式,他不会去给她送去火红的玫瑰,甚至他都不会向她微笑眨眼睛。单纯柔软地如一匹丝绸的1900如此不谙世事,追求女孩子的办法他一个都没有。
他只会入神地看着她的侧脸,他会不自觉地弹出温柔的不行的曲子,他会轻轻地来到她的床边吻她,他只会淋着雨等待一个和她讲话的机会。人生若只如初见,1900在钢琴上弹出了心动,我听见了爱情。
电影中无数的人漂洋过海,只为了能从一片陆地到另一片陆地,能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并去往美好的生活。正如1900所说的那样:“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忧虑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然而我并不羡慕。”
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没有孰对孰错,只是因为拥有不一样的胸怀。有的人生活很小,却心怀宇宙。有的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却无欲无求。城市再大,装不下世上所有的人。轮船再小,也承载着无数的理想。
当时我在想,如果他下船去找了那个女生,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他也曾想过下船,可还是停了下来。他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外面的世界高楼林立,繁花似锦,但那里不属于他。人们会选择听复刻的唱片而不愿意看真人的演奏,工业革命带来那些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膨胀了人们的野心,那里的一切都向效率看齐,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也忘了最初内心世界的宁静。学习音乐也只是为了输赢,忘了享受音乐本身的愉悦。
那个在窗边带给他无限向往的女孩,在下船以后是否也会为了生活而奔波,再也不如初见那般美好。他活的过于纯粹,陆地上再也不会有这么纯粹的人。
我想问一句:“你有梦想吗?如果没有,那你很快就会被送进监狱。”我说每看完一本小说我都会有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感觉,这一刻无关其他,我只想在离开前郑重地回想一下从前,真希望我曾经能是这个世界的小小坚持。
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故事,唯有电影可以刻画出他不朽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