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态度上,你会有180度的转变
很多牛逼轰轰的妈妈,在生宝宝之前多么信誓旦旦地说
“我才不会像你们一样宠溺小孩哒”
“小孩子哭千万不能惯着他,要让他明白会哭的孩子不一定有奶吃”
“产假我三个月就足够了,围着小孩子转不是我的风格”
“孩子婆婆带,我和老公负责赚钱”
“我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孩子生完我就要开始减肥”
……
可现实是,宝宝一出生你就被打脸了。
就拿我来说吧,生之前好多人告诉我,每天多走走,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顺产。
于是外出采访便成了我乐此不疲的工作。
在报社的时候,除了一周两天待报社,其他时间不是在家写稿就是往电视台跑,偶尔外出跑采访,经常走快了肚子疼,但我很清楚,只要没见红就没事。(现在想想,当时心是有多大)
包括生之前一个月,我仍然坚持每天走3公里(不要问我为什么,从我家到最近的超市就是3公里),可是照样没能顺产,最后决定剖腹产。
其实能不能顺产,关键看有没有尽早落盆,是不是巨婴,之所以说中国女性很伟大,是因为她们是一群很听话的“亡命之徒”。
为了坚持顺产甚至不惜忍痛72小时,然后再忍受一个月不洗头不洗澡,有的月子45天,碰上七八月高温天气照样捂,很是煎熬。
有时候我总会忍不住臆测:要是把我放在战争年代,我会是个最怕死的间谍,分分钟被策反。
因为我连宫缩阵痛都只忍了10小时便怂得要求剖腹了。
进产房的那一刻,我特别渴望早点“卸货”,并发誓再也不要二胎。
然而孩子出生后,看着他躺在我旁边安静地睡着,我又发现小家伙简直可爱极了,于是又开始觊觎二胎。
生完孩子你会发现,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减肥,而是产奶。
于是花生猪脚、鸡汤、面条什么下奶恶补什么,因为吃的脂肪越多奶越多,很多明星也舍得放任自己身材走样,比如陈好,一个月吃掉70只鸡。
虽然你在态度上是改变了,但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只要一天没结束,你心里总是不平衡的,即使某天被感觉替代了,却始终拿得起,没放下。
在角色上,你身兼奶妈保姆医生幼教多重身份
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你的休息时间就变得很破碎,整觉?那是奢望。
尤其是月子里宝宝饿得快吃得勤,几乎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喂奶,而且经常一吃一个小时,尿布更是一哭一换,所以,坐月子是个什么鬼?我也不知道。
宝宝一百天以前还不会睡整觉,对于我来说那段时间就像天天上夜班喂奶,白天还要OT喂奶,别人坐月子排一身毒,我坐月子落一身病,尤其是颈椎和腰。
为什么说是医生,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宝宝一周时出黄疸,我们没有看出来,那时候还在医院住院,因为要等一周后拆线,医生每天查房时首先发现的,幸运的是在最佳治疗期内吃了药,渐渐恢复正常了。
最佳治疗期是15天内,有一家人也是一周内发现黄疸,医生给开了药,并叮嘱宝宝15天时再去复查,然而这一家人自以为吃了药便没事,等到40天时才去复查,结果被告知黄疸指数超200,必须抽血。
另一个宝宝,因为早产加黄疸,被告知必须送进ICU,早产儿被隔离,住院费每天1000,住10天总计10000,挺肉疼的花费。
第二件事,宝宝40天的时候因为咳嗽带到医院做检查,被告知支气管炎,What?他又没感冒,家里也没有感冒患者,哪来的支气管炎?
结果竟然是因为呛奶……
于是控制呛奶成了我们一项重要的民生关注问题,我除了喂奶还要负责掐奶,以防奶阵的时候奶喷。
另外我们开始认识到:吐沫、咳嗽、胸部螺音、发热四大症状并发基本能确定就是肺炎。
第二次住院是两个月大的时候,医生也没确定什么原因,只定论是肺炎,反正感冒是首先可以剔除的。
除了每次住院花销都在2000软妹币以上之外,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一个三个月不到的小孩,就已经住院两次,每次都至少一周的输液,可是在深圳,不到发烧40度是绝对不会打抗生素的。
在孩子的每一个发育阶段,你都必须查阅各种资料,生怕漏掉哪个关键时期。
比如对色彩认知阶段,从黑白到彩色,比如通过吃手指对自我和世界认知的阶段,也是影响未来逻辑思维的启蒙阶段,不要去强行干涉。
“身兼数职”的结果就是,你没有完整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没有空闲出去嗨,不要说旅行,连一场说走就走的逛商场都会因为宝宝要吃奶戛然而止,扫兴而归。
在心态上,你会感觉地球虽然仍在转,却唯独把你撂下了
因为坐月子,因为带娃,你已经很久没有刷朋友圈,打开手机,你最近的动态还是半年前,淡出社交的你,渐渐没有人关注。
当大家都在刷旅行,刷出差,刷街拍时,你只能家里蹲:卧室蹲卧室蹲,卧室蹲完厕所蹲。因为哺乳期,你还得整天穿着个睡衣素面朝天,灰头土脸。
怀孕的时候,不能穿正常的衣服,裤子要穿孕妇裤,可伸缩的松紧带替代原来的紧身裤半身裙,帝都的冬天特别长,于是我开始了漫漫打底裤的“万劫不复”之路。
有一种孤独,叫生娃后的孤独。
孩子一岁前你总会时不时的想回到职场,现代社会已经不是那个“男娶进,女嫁入”的不对等时代,对于都市80后来说女性早已不甘于零收入。
然而选择全职,尤其是被迫的选择,这种心理逆反情绪更大,在漫长的等待复出的过程中,煎熬使得更加焦虑。
没错,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就像我刚刚大学毕业就毅然决然地去了深圳一样,而我们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回了老家考公务员和当老师。
就因为三四线城市这种慢节奏让我很有一种提前步入老年生活的感脚,当年的我就已经开始思考,小城市将来养老倒是蛮不错的,可是现在,不约。
我身边很多宝妈按捺不住宅家的煎熬纷纷剁手网购,结果皆因高估自己身材而“全军覆没”,前脚扫货,后脚善后,简直“一条龙”,好吧,我也脑热过。
这种极度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存在感的状况使得我显得很没有自信,甚至开始自卑,在几度焦虑后,为了寻求解救的出路,我前后共做过四件事。
第一件事,久在家庭琐碎的纷繁复杂关系中,很容易使人变得无趣,刚好我一个闺蜜比我早两个月生小孩,我本着“取经”的目的而来,却意外收获两人相似的处境。
我俩都是异地结合,所以都体会过共同的问题,即婆婆和自己、妈带小孩的分歧,在共同话题的驱使下我俩断断续续地联系也互相找到了安慰。
婆婆和妈最好不要长期同住屋檐下,这是一条中国人已经演算了几千年的规律,所以最好不要去尝试着求证,就像评论区有无数人劝谏别去百度莲蓬乳,而大多数人依然会手贱,比如我。
第二件事,浏览名人的母婴分享,这里面我重点分析过黄磊家的多多和马伊琍的亲喂、背奶经历。
那个时候比较符合我的状态是马伊琍的亲喂经历,包括她提到的很多家长问题以及产后抑郁的意识和化解。
多多的家教是我认为最值得我和我先生参考的案例,“放养”、非暴力和爱(包括父母之间的爱以及爱心)是让小孩智商与情商能够区别于普通人最好的养料。
你的爱会在她身上体现言传身教的(关于家教,我会单独再写一篇)。
第三件事,把这些经历当作日记一样写下来。
第四件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不要抱着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去,那样容易心不在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