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被当猴儿耍了
文/丁茉莉(整理)
昨天,我看了一个视频,名字是《垃圾快乐,毁了多少年轻人》,作者心河摆渡。看过之后,内心有很多感慨,于是用文字整理出来了。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手机的频繁使用便是其一。
但是:
乔布斯从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
《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不能在卧室里使用屏幕。
硅谷高管每年花3万美元学费把孩子送进无科技产品的私立学校,让他们学习喂鸡,缝补衣服等等,让他们与科技产品隔绝开来,原来,远离科技的教育方式正在成为硅谷科技新贵子女的象征。
一切好像颠倒过来了。
但我们在手机中沦陷,根本无处可逃,或者根本不想逃。
垃圾快乐,远比你想象的危害大。
年轻人不能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带来即时快乐的软件。它们会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首先是会让你上瘾,破坏你的自律。
再就是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譬如代入感强的娱乐节目)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有本著作名叫《低智商社会》,我们是不是也如此。
还有,低幼刺激会改变大脑。
这一现象,是否早有预谋?
《全球化陷阱》中的奶嘴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现象。
如何化解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冲突,消除穷人的过剩精力和不满情绪,给他们每个人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沉溺于此,为他们谋利,成为不领工资的数字劳工,我们在吃瓜的同时,幕后玩家们一定在看戏。
有一本书《深度思考能力正在慢慢丧失》,说的就是这些沉溺电子产品中的人吧。
那么,我们能否逃出垃圾快乐的陷阱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做起来有些难。
1,阻断
拒绝低幼信息的获取。
2,思考
独立思考,拒绝从众。《乌合之众》中说,当一个人融入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它又有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的特征。
我们可以用输入,输出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个长期受益的过程。
3,转变
寻找垃圾快乐的替代品:
①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②一个长期受益的习惯(如跑步)
③几本让你进步的书籍
④几个互相鼓励的朋友
这些都是填充空虚内心的完美替代品。
阻断,思考,转变。
你会发现,每一个都会让你不那么舒服,但比起那种立等可取的短暂快乐,我更希望我们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