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

作者: 山呀巅呀一寺一壶酒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21:01 被阅读0次

    近期,我研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中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一线教学,吴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令我茅塞顿开,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

    一、机智捕捉教育火花----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

    走进吴老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好像吴老师随时都能够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知道学生在看什么,想什么,困惑点在哪里,也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把它们放大和渲染,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学会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完善了人格。那么吴老师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能够让课堂充满了灵动性呢?最关键是要深度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教学预设。比如在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时,吴老师让学生去商场调查有关物品净含量的数据并感受轻重。上课时,再依据课前积累的经验判断两袋糖是否一样重,到底哪袋重哪袋轻,从而引出“净含量”。学生带着课前调查的感受回到课堂学习,并有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此时的数学是真正贴近学生“活”的数学,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敏锐发现学习契机----创造灵动的学习机遇

    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学生先凭直觉得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都能密铺,但对于正五边形和不规则四边形能否密铺出现了分歧。老师顺势让学生动手拼后得出结论,接着追问:看起来不能密铺的图形反而能密铺,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发学生思考后,课件演示并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图形,你们有什么启发?吴老师这里抓住学生的困惑,敏锐发现学习契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都蕴含着学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是进行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认知差距的存在,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再通过对教学最佳时机的利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三、巧妙利用教学细节----激发灵动的学习智慧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有个小男孩坚持认为5厘米、3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且他用符合条件的三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给大家看。这个时候,吴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先用放大镜领着学生逐个观察三角形的角,让孩子们发现用小棒摆出来的三角形在衔接处的误差,然后再用课件验证这样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围不成三角形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严谨的验证,这个小男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吴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令我折服,她不仅欣赏学生的出色表现,肯定学生的些许进步,而且能够深入地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往往能将一个学生出现的小错误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c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