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与书评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书评《人性的弱点》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书评《人性的弱点》

作者: 北极星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07:45 被阅读0次

                                                                                                                                                                 文/凌波横塘 

再次捧起这本厚厚的书,是因为发现自己和朋友在工作、生活及思想交流中一直会想起里面的经典语录,于是,想着要重温,要细读。

总共十个篇章,每一篇,每一章,都能促我思考,给我能量。这次我细读的是第一篇中的第一章:“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之“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卡耐基金言:

一、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

二、因批评而引起的羞忿,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现实状况,一点好处也没有;

三、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为了说明以上三个观点的正确性,卡耐基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例子:1931年,发生在美国纽约轰动一时的“双枪杀手”,在他用机关枪扫射警方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直到被捕的时刻,他还认为“在我的外衣里面隐藏着一棵善良的心”;当得知自己被判死刑,在受刑室里,他的论调也是指责别人“这是我自卫的结果”,而并没有如警方预料的那样认为他会悔悟,认为他会意识到这样的结局是他因为杀人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即使是一个在别人眼里十恶不赦的家伙,在他自己眼里,仍旧是善良而无辜的。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鼎鼎大名的黑社会头子,在芝加哥被处决。他到临时前还一直认为自己变成亡命之徒的原因是:“我把一生当中最好的岁月用来为别人带来快乐,让大家有个好时光。可是我得到的却只是辱骂!”,他自认为自己一心想要造福人民,只是社会不停地误解他!

这个例子是要说明两点:一、一味地职责和辱骂,极有可能会让对方变成偏激狂,而导致犯罪;二、罪犯的内心依然认为自己没有错,不会自责!

为了得到更加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与纽约的监狱长书信往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关在监狱里的亡命男女,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为自己的行为自责过。

所以,终上所述,监狱里面的人尚且如此,我们又如何强求普通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责呢?所以,轻易将自己的错误行为转嫁给别人,轻易说出对对方的不满,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

可是,他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当你趾高气昂地指责孩子的过错时,而对方心理是否能承受?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自己的道理是否说明了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这一些,他都不会去考虑。

于是,恶性循环出现了:强压的一方因为一次次的胜利而得寸进尺,步步为营,被批评的一方,因为一忍再忍而变得胆小,甚至逆反。

所以,在此,针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发表一些个人感悟。

这句话已经被现在很多人误解了,其实,“老人言”中的“老人”并非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父母、长辈”,而是几千年来,那些经过了无数人血泪,被社会证明的千古不变的东西,其实,我理解下来的意思重在“老人”两字,怎样的老人说的话我们要听?怎样的老人说的话,我们需要三思而行?老人说的哪些话我们要听?父母长辈的话是否要听?

当你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的时候,当你有限的智慧无法辨别世界的真伪的时,你需要听老人的话,也就是父母长辈老师的话,或者说,你只能听他们的话,从他们那儿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是,随着你慢慢长大,你就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现老人言有时候也不一定正确,那么,你就要去思考,自己是否有继续听下去的必要,思考当初你所认为的老人言从何而来?是通过老人们自身片面的、个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还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中获取的?亦或是历代口口相传的民间谚语?这三种情况,我认为都值得深思:首先,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方式最不可取,最没有信服力;其次,虽然有实践,但是缺乏全面地验证,未免太偏激;再次,口口相传的未必是真实的、完全正确的,尽管它经历了数代人的验证,但是现代人去学古人的东西,需要同时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去理解,去感悟……哈哈哈,被我这么一分析,完蛋了,那到底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应该分两步走,首先,消极的、充满负能量的老人言我们可以选择不听,因为负能量的东西就是要让你相信命运的安排的,让你认命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负能量的老人言出来呢?我个人认为,人的大脑毕竟有限,大自然的奇妙无限,仅凭人脑,自然有太多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我们姑且把它搁一边,姑且相信它是命运造成的,也就是所有老人言中的比较特殊的一部分,我管它叫做“其它”,“其它”这个词真是太有用了,可以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我编制表格的时候,举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外,会用一个其它来表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没有考虑的事情。哈哈哈,所以,其它项琳琅满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学或暂时不学。

本章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的作者的摘抄《父亲备忘录》,作为父亲,权威的代表,他总是责备自己年幼的孩子,稍不顺心,就指责他:吃饭不细嚼慢咽,打翻东西,调皮捣蛋,不听话……在无形之中,他养成了挑错、呵斥的坏习惯。文末,他表达了对孩子无比的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想要指责的时候,他会警告自己说“他只不过十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亲爱的家长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独处的时候,你有没有反思过孩子教育问题中的过失?有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而努力改进过?有没有倚老卖老地认为年轻人应该怎样活必须怎样听你们的曲解了的“老人言”?有没有不顾及老人的面子无端指责过对方?有没有因为训斥孩子,看到孩子乖乖就范而内心充满自私的成就感?……

你要诚实地接触自己的内心,不要试图狡辩,不要找各种歪理企图说服自己和他人,如果说装修房子永远是一项失败工程的话,那么,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不是也需要永无止境地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指责,不是自己的停滞不前,不是倚老卖老地强制服从。

孩子自有孩子的天性,如果靠训斥可以教育成功的话,那么,要这么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干嘛?而且孩子,他们在你眼里犯的错其实真的微不足道,他来到这个世界,正要满心欢喜地去亲密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请给他机会,给他最大范围的自由,给他刚刚起步的人生撒满鲜花和满满的成就感,让他去闯,让他去寻找内心的满足和喜悦,如果你做不到,如果你悟不到,那么,请你放手!

未完待续……

�d��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书评《人性的弱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f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