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
缺点,孩子生命的盾牌

缺点,孩子生命的盾牌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22:31 被阅读184次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懒惰的孩子,尤其在学习方面。这些孩子一般不笨,有的还很聪明。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达不到优良。父母或者老师就容易替他们着急:“你呀!就是不努力,凭你的聪明,要是多花些时间,肯定会大幅度的提高成绩!”

    结果怎么样呢?

    不怎么样。这些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然,仿佛没人说过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类原因需要警惕,那就是内心的自卑。

    有人会说:“不对呀!这些孩子不自卑,整天活蹦乱跳的,乐呵着呢!”

    人的心理特点不能看行动,有的自卑者整天吹牛,但什么实事都干不了,他们是通过自负来掩饰自卑。前面说的这类懒惰的孩子,很可能是用懒惰来掩饰自卑。具体的逻辑是:

    我懒惰不努力,别人还说我一句“很聪明”,如果我努力了依然不能取得好成绩,那岂不是能力低下,那可没法活了!

    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原因,别人越是说他/她聪明但不努力并说努力会赢得好成绩,他/她越是不会努力,因为他们在用“懒惰”掩盖着自卑,否则,生命无法面对“无能”。此时的懒惰,是生命的盾牌。

    人的潜意识,虽然意识不到,但它是人内在的富有灵性的巨大力量,它一方面引领着人不断超越,没有一个人甘于平庸;另一方面又在保护着尚不强大的生命,用以阻挡“意识”所不能承受的外来压力。

    比如懒惰,这不是一个好行为,但还不至于最糟,这就能保护着孱弱的生命继续存在,否则“无能”的评价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懒惰虽然不是一个好名声,但可以对生命起到必要的保护,这就够了。

    这种用缺点来保护生命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获益”。所谓的获益,是指人可以从这些缺点中获得心灵的保护,从而让生命达到某种安适。虽然不是最美好的,但毕竟还能忍受。

    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教育,因为行为问题本身是在自我保护,你怎么能轻易的改变呢?书中提到一个口吃的孩子,父母陆陆续续请了很多语言专家和口吃矫正专家历时几年治疗他的口吃,但结局都是失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背后的原因就很清晰了。面对孩子的问题,简单的行为训练解决不了问题,而要同情的理解,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才有希望把孩子拽出困境,走向光明。

    一个孩子使用缺点保护自己久了,很可能发展出“退行”。所谓的退行,就是其行为明显低于同龄孩子的发展水平。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还尿床(不是器质性疾病),比如三十多岁的人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样生活,以至于无法做任何一项工作。也许这些极端的例子不一定发生在我们周围,但我们是否常见一些“晚熟”的孩子,除了部分生理性晚熟之外,是否有一些就是不想长大去面临更多的压力,而通过退行的方式平抑内心的焦虑呢?

    我们不要诧异的说:“这些孩子多傻啊!通过正常努力赢得自己的尊严多好啊!”也不要气愤地说:“这些孩子真是干正事不行,就会耍小聪明逃避责任!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能这样想。因为这些行为不是他们有意的设计,不是。试想,如果他们可以如此“狡猾”的躲避责任,那岂不是可以用更加狡猾的策略为自己开脱或者赢得赞扬,有了这份心劲,就不是自卑了,那简直是“老谋深算”了。这些孩子的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是潜意识对生命的保护,至少此时的生命还太纤弱,需要一个行为来安顿生命,哪怕是“缺点”!

    如果能理解这其中的原理,我们就会切实的体会到这些孩子多么不容易!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心酸,应该心疼!父母不体谅他们,父母不帮助他们,还希望世界给他们机会吗?

    阿德勒指出,这些孩子不是没有希望,如果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取得某一成功,如果能遇到温和且理解他们、能与之交流的老师,他可能会获得本质性的改变。

    父母也好,老师也罢,要充分的善待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切实的帮助他们,不轻易以外在的标准衡量他们,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信任中复苏并发展生命的力量,在岁月中壮大起来。

    (《儿童的人格教育》共读笔记之七)

    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缺点,孩子生命的盾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gn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