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说到人类语言的产生,用了一个比喻:一天24小时的最后一分钟,人类产生了语言。那么,文字呢?更在其之后。
文字的产生源于图画。据说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如果约情人赴约,画一幅图,图上会告诉情人谁约你、约你的时间、约会的地点。由一幅有如此丰富内容的图,到演变成文字,经过了“人类”的漫长岁月。之所以说是人类漫长的岁月,请你想一下:四十五六亿年的地球对类人猿的两三百万年,或是智人的二三十万年,更不要说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是什么概念?
于是,人类由舞之蹈到声之说之,图之画之之到文之书之,经历了多少年?我们只能想象一下了。终于,有了文字,却被极少的人掌握。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人口极少,而掌握文字的人又有多少呢?大教育家孔子才弟子三千,当然他是先从政后从教,教书时间不够长,能教三千人很了不起了!毕竟他只是生活在周王朝诸多诸候国的一个小国。
综观世界史,英国——首先步入工业革命的国家,据说其发展教育,也是十八世纪的事。而中国,文字“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简化汉字就是为了扫肓。其实,即便聪明如中国人,五六十年代不乏有阅读障碍的人,更不要说欧美及其他国家。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发展不是“日新月异”,而是以分秒为计时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出版社出过《读图时代》的杂志,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介绍已有或新生的事物。仅仅又过了二十多年,人们可以用听觉代替读书,有人读新闻、时事、经济甚至大部头的书,有人直接“脱口秀”。之后,视频直接替代书本。一切都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搞定。
不知道是“娱乐致死”,还是“回归返祖”?是社会的进步亦或是……能固守图书的人固然有之,更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