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是去年看过的一部打拐题材影片,今天朋友提起,不禁又重温了一遍当时的感情。亲情是永恒的话题,可能每个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心底都会泛起一抹深沉的感动,尤其是为人父母者。这不仅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内心拷问。
孩子的降生,赋予了“父母”的角色,但如何给这一角色赋值,取决于父母。同我们在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一样,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的维系,代价也是让渡一部分“自我”,既包括父母的,也包括孩子的。所不同的是,这个关系是血亲,是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放弃的关系。这个关系,给予我们深厚,同时要求我们的付出亦多。面对如此特殊而又重要的关系,让我们不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日常情景中,我们怎么把握维系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尺度?
第二,极端情况下,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让渡“自我”?
对于第一个问题,是不是田文军把孩子牢牢看住,根本不让他上街,就可以避免孩子被拐卖?更进一步,如果鲁晓娟不和田文军离婚,孩子就不会追着妈妈的汽车跑,也就不会发生危险?再进一步,是不是他们不选择到深圳打拼,而是守着自己的“乡土中国”,就可以有另一个可以颐养天年的三口之家?不止是影片中给定的情景,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只要双方,哪怕是一方愿意让渡足够多的自我,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呢?
同样,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呼吁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而要勇于经历风吹雨打。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温室里的花朵一定会比野外的花朵有着更高的成活率。我们让孩子到外面疯玩儿,可能带给他/她更快乐的童年,但也一定会增加他/她受到伤害的几率。那么,安全和成长,哪个是长着犄角的魔鬼,哪个又是自带光环的天使?
对于第二个问题,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比如孩子被拐卖,比如父母重病,都会让我们沿着既定轨道前进的人生脚步驻足,而眼前的路也会大劈叉一般地通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条路叫关系,也叫不甘心,另一条路叫自我,也叫不安心。关系非常重要,是支持我们人生的基石,但同时,关系有极大的可能性面临丧失,不论我们如何努力,最终都会徒劳无功,还要承担放弃另一条路的机会成本。面临对丧失的挽救,你更远安心?还是更远甘心呢?
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里有一杆秤,砣就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叫天命,一种叫人事。可能古人说“尽人事,安天命”就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我而言,对第一个问题,用爱和成长来滋养关系,而不要用恐惧来绑架关系,坦然接受放手带来的不确定。对第二个问题,人生是修行,如果自我修炼的路被打断了,可能是上天开启了另一扇修行的门,努力让你爱的人感受到他/她自己是值得的,走好每个过程,既不执着于我,也不执着于他/她。
亲爱的你,还有亲爱的我,这是我愿意给予,且能够给予的最真挚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