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说法,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行为艺术表演,父母通过各种各种的表演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按照这种说法,我绝对是一个蹩脚的十八线演员,哦不对,应该是八十线演员才对。
别人家的三四岁宝,大都是有礼貌、听得进意见、说到的事基本能做到、无夸张怪异行为的乖巧孩子。我家的,大多数情况下,虽然做不到上述种种,也还算是一个可爱的三四岁娃。然而,正如普白纸上的墨点更让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一样,我家娃的小部分事件也足以令人抓狂。
通常,这一部分事件发生在我的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两个时间比较集中:一个是早上她起床晚了,而她还有挑衣服、穿衣服、挑头绳、扎辫子、选东西、吃东西、选玩具、穿外套、背书包、穿鞋……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有一个是,放学在公园玩一个小时回家后,我正急着做饭,她需要马上开始玩一个有段时间没玩而且不知道被我收在哪个角落的玩具而一迭声地喊“妈妈,给我找玩具”的时候。
早上的那个时间,经常是耐着性子跟她磨几分钟(陪她玩一下小宝宝的游戏,实际就是各种抱哄),然后开始催促+帮忙,把她这一连串的事情干完,中间插空自己换好衣服,吞两口面包(一半的时候自己早起吃完)。往往在催促中,矛盾就激化了,她哭,我叫。唉。
晚上嘛,好一些。多数是我放下正切的菜、关小火给她爬上爬下找玩具。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后悔为什么要给她买这么多玩具,总是心里暗暗发狠一定想个办法把所有的玩具都给她放在一个她自己可以找到的地方(目前有一点进步,之前很长时间都在给她找的北极熊、小熊、狗、白兔子、粉兔子、圣诞老人、巧虎、猴子、海豚、熊猫、狼狗、乌龟、刺猬等等各种大小毛绒玩具,全被放在一个巨大箱子和一扇门后的挂袋里了)。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就是,翻箱倒柜的找到玩具,她乐呵呵地玩去了,我再一头扎进厨房。而在等饭熟的时间里,她已经吃上零食了;饭熟了,她饱了……
其他时间,我们之间矛盾升级基本都处于可控状态,或者说,我这个当妈的,在当时虽然也情绪不稳,总体来说还处于40度以下,而早上的温度,最高时估计能到80,再加把火能沸了。
作为一个上班要打卡的妈来说,早上的20分钟哭闹比傍晚的60分钟还要难以忍受。心里的焦急随着快速旋转的秒针呈几何数增长,内心的小火苗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想必面部表情也是越来越狰狞,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再描述了……
几百字写了2天还断断续续的没写完,最初是因为冲突的火气未消散才以文字宣泄,写着写着,就发现了冲突时没发现的问题,比如工作日早上矛盾频发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办法,连带反思自己日常处理负面情绪的做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教材示范作用,等等。这么看,现代教育里的一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又对了“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
OK,继续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