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83854/f0bd4e83c2134585.jpg)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放弃了多少可能的自己,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就像我要说的,无论一个人出身如何,都是后天的选择促成了今天的自己。只不过网络上那句话突出的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我们一点点泯灭了自己其他的可能性。而我想谈的,是选择本身与面对选择前那个纠结的自己。
1.Definition
选择,是在众多的备选项之中,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对未来的预估,选取其中一种并为之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承担责任的过程。
虽然并不是所有选择都会对人生走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众多微不足道的选择的积累使一个特定的人区别于其他个体,即选择的累积造就今天的自己。
对人生走向影响大,各个备选项的风险相似而优势各异,或是个体倾注了很多情感的选择称为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的信条似乎不再适用,一个合适的方向也许能让人少走弯路,而走错一步也许会跌入万丈深渊。
2.How do people choose
影响人做出选择的因素粗略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包括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对一类事物的情感倾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求知欲,本身的理想与追求等;外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社会对于不同选择的包容性等等),身边微环境的普遍选择,信任的人的想法建议等等。
人在做选择的基本矛盾之一,就是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例如一个喜欢吃苹果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是否要在活跃期食用一个苹果时,就会要面对这个矛盾。如果为一时之快吃了苹果,必要承担因此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风险,而病情加重不仅要承担治疗的时间成本和昂贵的医疗费用,还要在肉体和心理上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不吃下这个苹果,从长远看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诸如此类,生活中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人的本能是渴望得到眼前的利益的。趋利避害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趋的利是眼前的利,避的害也是眼前的害。让人能做出更明智选择的是人类进化出来的思维能力与意志力。思维能力加强我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对未来事件的预判,它帮助我们判断哪些本能需要抑制,而意志力帮助我们抑制本能。
儿童在思维与意志力发育阶段,某种程度上看,他们会更加在于眼前之利,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选择会更倾向于考虑长远之利。能更加综合的做出选择也是一个人逐渐成熟的标志。
3.Why be anxious before making choices
选择意味着承担责任。正如开头所说,我们是一点点失去那些可能的我才早就今天的我。但是最好的我可能在那些可能的我之中,而并非想知道我。我们在选择之前谁都无法预知这次的选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不安。
选择容易被归结为失败的原因,即使实际上它并不是主要原因。例如许多学业或事业的失败者一味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选错专业或入错行,而忽略导致自己失败的其他因素,如不努力,缺乏上进心等等。而这种心理容易加重选择的焦虑感。过度的强化选择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正确认识自己是摆脱部分焦虑感的好方法。要认识到弯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试错行为一定程度上能丰富经验,构建更完善的世界观。不要给选择强加不必要的意义,否则容易患得患失,无法做出决定。
4.Conclusion
选择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必要赋予其过分的意义,也不能忽视其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做选择时避免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同时也勿头脑发热,不经思考。认识内心的自己,赶走选择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