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有关的古山、古水、古地、古人名
《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
1、古山名:时山、大时山
《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上多穀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时山、大时山,现陕西境内。
2、古水名:时(时水)、时曲
1)、时水
时,时水,古水名。一名耏水,一作如水。上游即今发源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的乌河。《水经注》中时水支津;盖其时自今淄博市临淄西北北流一段曾经淤断。
《周礼》 职方: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沛,其浸菑、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时,即耏水也,音而。《春秋》襄公三年,齐晋盟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临淄,惟有水西北入济,即《地理志》之如水矣。耏、如声相似,然则水即耏水也。盖以与时合,得通称矣。时水自西安城西南,分为二水,枝津别出,西流,德会水注之。水出昌国县黄山西,北流径昌国县故城南。昔乐毅攻齐有功,燕昭王以是县封之,为昌国君。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县南黄阜,北流径城西北入德会,又西北,世谓之沧浪沟,又北流注时水。《地理志》曰:德会水出昌国西北,至西安人如是也。时水又西,径东高苑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又屈径其城南。《史记》,汉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胶西王国,都高苑。徐广《音义》曰:乐安有高苑城,故俗谓之东高苑也。其水又北注故渎,又西,盖野沟水注之,源导延乡城东北,平地出泉。西北径延乡城北。《地理志》:千乘有延乡县,世人谓故城为从城,延、从字相似,读随字改,所未详也。西北流,世谓之盖野沟,又西北流,径高苑县北,注时水。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丙倩为侯国,王莽之常乡也。其水侧城西注。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时,中无水。杜预亦云:时水于乐安枝流,旱则竭涸,为春秋之干时也。《左传》庄公九年,齐鲁战地,鲁师败处也。时水西北至梁邹城,入于济。非济入时,盖时来注济,若济分东流,明不得以时为名。寻时,济更无别流,南延华费之所,斯为谬矣。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其县南。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六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潍水、胶水:
又北,时渑之水注之。时水出齐城西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为黑水。
时水,现淄博境内。
2)、时曲
古水名。又称洄曲。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因河道迂曲回流而得名。
《旧唐书·宪宗纪》:
元和十年 (815),“李光彦大破贼党于洄曲”。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胡三省注: “据 《新书·李光颜传》:洄曲即时曲。盖溵水于此回曲,因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47:
澧河 “从裕州舞阳县来,经县南境,至县东漯湾渡,北流合汝河。又东南流,其处谓之洄曲也”。
时曲,现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
3、古地名:时(乾时)、时(时郲)、时门、时曲、时州
1)、乾时
乾时,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上源在盘阳北,支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
《春秋左传·庄公九年》(前685年):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春秋地名考》:
荘九年及齐师战于干时
杜注干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支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
臣谨按时水即耏水也 平地出泉曰耏 襄三年齐侯与晋士匄盟于耏外 哀十四年子我之臣大陆子方以公命取车于道及耏众知而杀之是也
水经注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上源在盘阳北髙苑下有死时即春秋所谓干时
杜预所谓时之枝流旱则干竭者也其色黒俗又谓之乌河 志云时水出临淄西南二十五里盖伏淄所发 地名矮槐树西北迳黄山又北迳愚山又屈而迳杜山澅水入焉又北至济南府新城县东南之索镇可通舟楫又北至博兴南之湾头与小清河防又东迳乐安县北又东北由马车渎入海是洏水之全流也
水经注谓之时渑水以下流与渑水合也
汉志注又谓之如水如与时音相近
时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八年(625)又废。
乾时,现淄博境内。
2)、时来
时来,古邑名。又作郲、祁黎。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
郲,荥阳县东有厘城,郑地。
《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前712年):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
《春秋地名考》:
隐十一年公防郑伯于时来
杜注 时来 郲也荥阳县东有厘城郑地也
臣谨按公羊作祁黎
一曰郲本子姓国有时氏今开封府东四十里有厘城
马世之《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
时来,据《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杜预注: “时来,郲也。荥阳县东有厘城,郑地也。”《水经注》记载:“济水自泽东出,即是始矣。王隐曰:河泆为荥。济水受焉。故有济堤矣,为北济也。济水又东南迳厘城东。《路史·国名纪四》说:“时(郲),春秋之时来,郑地,子姓。预以为荥阳之厘城。璠云:荥阳东四十[里]厘城是。”这种说法,可能同郑地“时来”有关。亦即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的古荥镇。“厘”与“来”、“邿”音近相通,厘城即来城,或时来城。其地在今郑州市东北花园口一带。来国约于商代末年灭亡。或云东迁至今山东省济宁市境,称之为邿国,春秋时为鲁国所灭。
马世之认为即《史记》、《世本》、《广韵》所记载的子姓来国,或许在商朝末年灭亡,或是来即邿,郲、来、邿三者相通。
何光岳《商源流史》:
时国于商初立国于时来,在今河南荣阳县东20公里的厘城。
周公平定三监及武庚之乱后,把时国从荥阳转封于济宁,为伯爵。寺国人春秋后称邿国,成为鲁之附庸。
鲁灭都后,有部分邿人投奔齐国.而北迁于平阴,《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伐齐,齐候御诸平阴,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杜预注:“平阴之西有邿山。在平阴县西十二里。而济阳县西二十五里有邿城,相传为古邿国,则或为齐国再把邿人迁此面立为附庸国。”
而齐都临淄有时水,恐与邿人被齐国调来扩建临淄城有关,因时人居此河旁而叫时水。
时来,现河南郑州境内。
3)、时门
时门,春秋郑都南门,在今河南新郑。
《左传·昭公·昭公十九年》(前523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有渊。
宋 程公说撰《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书十一 疆理书第五:
时门 昭十九年
环宇记云拱州襄邑县北七十五里蛟龙池
郑时门之外有渊也 按洧水在郑国之近襄邑迂远非是
髙士竒撰《春秋地名攷略》卷六 郑:
又有时门郑南门也
昭十九年郑大水龙鬬于时门之外有渊
时门,在今河南新郑。
4)、时曲
时曲,又称洄曲。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
《旧唐书·宪宗纪》:
元和十年 (815),“李光彦大破贼党于洄曲”。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胡三省注: “据 《新书·李光颜传》:洄曲即时曲。盖溵水于此回曲,因以为名。”
时曲,现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
5)、时州(时蓬州):
又时蓬州、蓬州,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黎州,上,漢源郡,軍事。崇寧戶二千七百二十二,口九千八十。貢紅椒。縣一:漢源。[下。慶曆六年,廢通望縣入焉。舊廢飛越縣有博易務。]領羈縻州五十四。[羅巖州、索古州、秦上州、合欽州、劇川州、輒榮州、蓬口州、柏坡州、博盧州、明川州、胣〈月皮〉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木屬州、河東州、諾筰州、甫嵐州、昌化州、歸化州、粟川州、叢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木州、東川州、上貴州、滑川州、北川州、吉川州、甫萼州、北地州、蒼榮州、野川州、卭陳州、貴林州、護川州、牒琮州、浪瀰州、郎郭州、上欽州、時蓬州、儼馬州、橛查州、卭川州、護卭州、腳川州、開望州、上蓬州、北蓬州、剝重州、久護州、瑤劍州、明昌州。]
《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茂州,上,通化郡,軍事。熙寧九年,即汶川縣置威戎軍使,以石泉縣隸綿州。崇寧戶五百六十八,口一千三百七十七。貢麝香。縣一:汶山。[下。]砦一:鎮羌。[熙寧九年置。]關一:雞宗。[熙寧九年置。]南渡後,增縣一:汶川。[下。有博馬場。]領羈縻州十。[璫州、直州、時州、塗州、遠州、飛州、乾州、可州、向州、居州。]春祺城,本羈縻保州,政和四年,建為祺州,縣曰春祺,宣和三年,廢為城,隸茂州。壽寧砦,本羈縻直州,政和六年,建壽寧軍,在大皂江外,距茂州五里,八年,廢為砦,宣和三年,廢砦為堡,又廢敷文關為敷文堡。延寧砦,本威戎軍,熙寧間所建,政和六年,湯延俊等納土,重築軍城,改名延寧,宣和三年,廢為砦,隸茂州,四年,又廢砦及壽寧堡入汶川縣。
宋 王存撰《元豐九域志》卷十 覊縻州 成都府路:
羅嚴州 索古州 秦上州 合欽州 劇川州 輒榮州 蓬州 栢坡州 博盧州 明川州 胣䏢州 蓬矢州 大復州 米川州 大屬州 河東州 諾莋州 甫嵐州 昌明州 歸化州 象川州 叢夏州 和良州 和都州 附木州 東川州 上貴州 滑川州 北川州 吉川州 甫嵾州 北地州 蒼榮州 野川州 卬陳州 貴林州 䕶川州 牒綜州 浪獮州 郎郭州 上欽州 時蓬州 儼馬州 □查州 卬川州 䕶卬州 脚川州 開望州 上蓬州 北蓬州 剥重州 乆䕶州 瑶劍州 明昌州
《武经总要前集》卷20:
时州“管部落一百户,去(茂)州六十里”。后废。
时州,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等县境
4、古人名:时子、申叔时
1)、时子(约前364-约前284年):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清康熙60年[1721]王昌学、陶锦 撰《青州府志》之十一 职官:
齐国 大夫 时子
2)、申叔时(前626年——前566年):
《春秋左传》成公(元年~十八年)成公十五年 :
夏六月,宋共公卒。……申叔时老矣,在申,闻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春秋左传》 宣公(元年~十八年):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
《春秋左传正义》 卷二十五 成元年,至二年:
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叔跪,申叔时之子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