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底知道产线要变更的信息,同时质量与客户SQE沟通,是否要提交变更,得到客户SQE反馈,变更的事情要跟他们采购沟通。
2:销售与客户采购沟通后,反馈需要按客户要求提交变更申请。项目组织工艺与质量沟通客户变更申请表及变更验证报告如何填写。
3:11月4日填写完成后交销售给客户采购,未得到明确反馈。
4:期间与客户沟通,变更推进如何,是否有另外的申请表或者信息要提供,也未得到回复。
5:11月底产线正常迁移,未组织内部变更会议,也未再和客户沟通推进客户端!!
6:12月下旬,客户SQE来访,询问产线变更事宜。统一口径,产线在12月19日迁移,迁移后还未生产产品。计划12月24日有返工产品排产。
7:临时准备内部变更记录表,各部门签字。
8:客户SQE提出要做PV验证,提交变更资料,暂时不可以发货。
9:因客户端有提货需求,再次跟客户SQE是否不能发货,一定要等变更完成,PV验证完才能发货,这样肯定会有停线风险,客户SQE提出,除PV验证外,我们还是需要提交一些相关的验证资料,另外我们应该做好内部评估,给客户一个意见是否能够发货,不能没有任何材料和数据就直接发货。我觉得这是完全合理的诉求。
10:反馈给质量,尽快按客户的需求提交资料,给出内部评估结果。
11:再次与质量确认,直接告知不能发货,要等PV做完才可以发!我不知道当时跟客户沟通的反馈是怎么理解的,怎么又回到了原点了?
12:临时组织质量,工艺,研发,商务开会,讨论能不能发货,或者延迟发货!商务端明确,要提供延迟的时间,否则无法跟客户沟通。质量直接提出要商务端跟客户反馈,是客户SQE不同意发货,而且现在PV大纲客户也不确认,我们也没办法!
这不是搅事儿吗?!我纠正质量,因为我们产线变更,客户才提出PV验证的需求,PV大纲也是才发给客户去确认,暂时没有得到反馈,不存在客户不给反馈。另外,之前客户SQE就提出需要我们给出一些验证资料,例如首件检验记录,首批下线记录等或者我们内部的评估报告,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PV验证需要时间,那么我们对于这种变更,应该有自己内部的一些流程要走,一些验证要做,一些数据要提供,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内部评估的一些依据。
我要求质量提交给客户我们的评估结果及依据,告诉客户PV实验需要时间,后面补上。如果客户依然不允许发货,那么再让商务端升级断供风险。
2天后,质量通知客户SQE同意发货了。我跟质量经理确认了,我们提交了资料,电话和客户沟通后,客户同意发货。
所以,不是客户故意刁难,而是我们自己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提交该提交的资料,给出我们自己的评估和判断,有理有据,客户想刁难也无从刁难,没有谁愿意承担停线的风险和责任,包括客户自己也是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