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观察一下会发现,尤其是那些品牌地产公司建造的房子,经过近十年的风吹日晒,外墙看上去和新交付时没什么两样,耐老化的性能难以置信,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造房技术的巨大进步。虽然房子设计使用寿命是50年,但是按照这样的老化速度,加之所有的商品房都在购房时缴纳维修基金,房屋消防也有严格的标准,排除地震、火灾这些意外情况。客观的估计,现在的房子的使用寿命应该超过100年。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买房应当是一种买收藏品的心态,想想颇有一番道理。
相较于住房没有商品化的时代,老百姓要么是靠计划分配,要么是自己盖房子。计划分配到的房子在产权上并不明晰,给交易流通带来了困难。自己盖的房子,有钱就盖的好点,没钱就盖的差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到底是把房子盖的大一些还是把房子盖的牢固一些。因为缺乏标准,自建房的质量水平整体不高。自建房的因为功能及质量的缘故,常常是建成使用没有多久又被拆掉重建,这种拆了建,建了拆的方式,显然对资源的使用率不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政府推进住房商品化,制定一系列的房屋建造标准,给房屋所有者颁发产权证书,银行提供高额度买房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开发商将土地或者建造好的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使得开发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把房子建造的更好一些,老百姓敢于贷款买房是对房子的未来形成了稳定的预期:房屋的使用价值是长期存在的。房地产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老百姓愿意买能住很久的房子、开发商愿意把房子建造得更好更适合居住、政府愿意为房子赋予商品属性。商品化带来的流动性,简单来说就是甲的房子住了一段时间甲不满足了,甲嫌弃自己房子时会有乙看上甲的房子并买下来继续使用,乙不要的时候会有丙接手……最大的益处是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买房子地段很重要,更准确的说是医疗、教育、交通、娱乐、餐饮、环境等综合服务水平决定了房屋的使用价值。原本以为最好的地段一定是市中心,其实不然市中心基本上是老城区,有大量陈旧设施,虽然人流量高,但是老旧的基础设施难免缺乏朝气。当然市中心有最好的学区房,好的学区房向来是资金力争标地。相较于市中心,我觉得新兴城区地段更好。离市中心不远,方便娱乐购物,交通便利,新兴城区的各方面基础设施新颖且健全。相反新规划的市区倒不见得有多好,一来城市化已超过百分之五十,距离发达国家70%的指标不远了。待转化的非城市人口规模有限,使得目前新规划的城区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其发展。
如果认定房子是个耐用品,那装修尽力装好一点。同小区,相同使用面积的情况下,位置朝向及楼层的溢价大概能占到房屋总价的4%~6%。房屋朝向和楼层缘故导致的采光是否充分,以及视野看阔与否,直接影响装修后整体居住体验。这种根本上的缺陷,还是难以接受的,所以这是装修前就需要考虑到的。
不要轻信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大多数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水平一般,提出户型改动方案常常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带来新的问题,常常为了凸出自己方案而贬低原来的户型方案。反过来想一想,房地产公司也是有设计师的,对户型的设计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从设计复杂度来看,设计一幢房子比设计一套房子更复杂,理论上地产公司的设计师水准应该更高一些。不少人,轻易就相信了装修公司的话,对户型大刀阔斧,其实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根本问题是总觉得面积不够大。装修公司的水电还是挺靠谱的,选材以及安装工艺已经形成了业界共识。
如果不是手头很宽裕的话,诸如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家电不必买太好,够用即可,毕竟升级换代频繁,但嵌入吊顶的空调除外,更换不方便。家具厨房卫浴倒是不能含糊,一来使用频率高,好的东西经久耐用,售后服务也更好,再者这些东西不会经常升级换代。
房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片言只语讲不清。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相信房子为什么那么贵,几块砖头水泥钢筋建的房子怎么可能这么贵,了解了房地产的复杂性之后,倒是开始信了。中国政府三令五申的打击房地产投机,更本质的目的是狙击房产投机快速致富的人,尽量放慢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