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完美,把自己弄得很累,结果也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不如意。
其实大可不必。
你可以仔细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你并不是个完美的人,你只是完美主义作祟,而且是“季节性”完美主义。
这么多年你做了这么多事,都有很多瑕疵甚至明显失误,失败的次数累积起来,可以让成功的次数忽略不计。你仍然开心快乐勇敢地活着奋斗着,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事情经历众多失败后最后以成功收场。又何苦在某个时段对自己苦苦相逼。所以,成功与失败不是论次数的,要论先后。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如果想不通,你就想想爱迪生。
第二,追求完美没啥意思。有人仔细研究过吗?除了把自己挤兑得很难受以外,还有啥实际意义?。既达不到完美的结果,又体现不出完美的气质。
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强迫症发作,比如反复检查锁上的门锁,你懂的。跟完美主义混淆了。正好手头遇上工作,给它冠上了一个“负责任”的头衔,造成了追求完美的假象。但这不是虚伪,因为连当事人自己都分辨不清。
第三,这个社会不需要完美的人,你只需要有一技之长,在别人正好需要你的领域能出色完成任务即可,至于你是否抽烟还是泡妞,人家不关心。
甚至不客气地说,完美的人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是个复杂的社会,有时候需要逞强,有时候需要示弱,有时候需要歌颂,有时候需要盲目歌颂,哪怕你心里在骂他。这些都需要人性的缺点。完美的人,一切都按照客观定律、真理行事,没有缺点,在某些人看来,极其可恨。那你会失去很多机遇,你再有能力,一切都化作空谈。
说起强迫症,就稍微聊两句。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告别所谓的完美主义没什么可惜的。我本人是资深的强迫症患者,因此才能发现假性完美主义和强迫症之间的关系。大家关于强迫症的一些症状以及感受什么的,不懂的感兴趣的可以请教我。
在此要重点说说我还有个同事,我觉得她比我级别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请教她。
所有强迫症患者都通不过锁门事件的考验。这是个经典事件,没有人能幸免。它甚至是许多正常人变成强迫症患者的的“启蒙课”。我这个同事那么“优秀”,自然更不例外。
每天下班她都走得很积极。真不是她不敬业,她是怕留到最后一个锁门,那她就疯了。真发生过这种事,有一次她手头工作没处理完,别人都走了,留她最后一个。
据说,她把门锁上后足足确认了一个小时。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一狠心走进了电梯。可当电梯到达一层,她没出去,直接坐了个返程。而且是两回。
当时有个同楼层的人和她一起乘电梯,整个人都惊了。
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问题是那人是第二次在电梯里遇到她。第一次的时候,那人和她一起走进电梯,突然发现忘拿东西又冲了出去,电梯关上门,带着我同事下去了。
那人取完东西再次来到电梯口,打开门发现里面站的还是我同事。然后两人一同下到一层,电梯门打开那人出去,而我同事完全没有出去的意思,直接关闭了电梯门。
还有一次她又落到最后,我是倒数第二个。突然被她叫住,让我看着她锁门,想让我替她确认。在这种事情上,她信别人不信自己。
我说这有啥好看的,转身就要走。她苦苦哀求,我就看了会儿。
说实话,还真有些与众不同。别人锁门是把锁锁上,她锁门是把锁锁上打开再锁上,然后问我是否锁上。我说锁上了。
然后她又打开,再次锁上打开又锁上,又打开,然后问我是否锁上。我说,你这是考验弱智呢。但她很认真,也很急,她说这很重要,让我别嫌烦,务必如实回答。
这看似无意义的行为,我其实能懂其中原理,也知晓她的痛苦,于是也不跟她计较。
一轮又一轮,她把门锁上,并让我确认。之所以一轮不行,是因为她在确认我说的是“锁啦”之后,又开始纠结我到底说了还是没说。也就是说,赞成不一定管用,否定可是一次就行。
我很清楚,无论她锁没锁上,只要我说没锁上,她就会无休止地锁上-打开-锁上重复下去。假如我当时说一句她的衣服没穿好,她也真敢脱掉-穿上-脱掉一直重复。她在意的是最终的结果,我在意的是过程,过程中什么都有,而且是不断重播。显然,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我没有趁人之危。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悔地想打脸。
最后一轮,她让我确认时,我绝望地拖着长音“锁~啦~~”。可能是一时被愧疚占据心头,她放下了些纠结,跟着我一同走进了电梯。从电梯里出来,我接着说“~~还是没锁呢?”。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些话有道理,甚至能有效缓解你的困扰,我很欣慰。同时也提醒,不要再走了另一个极端。即凡事马马虎虎即可,差不多就行。
我们该正常努力还是要努力,只是要抛弃那些无意义的重复确认。至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应得的,我都不放过。
放过和错过不一样。错过是无缘、无条件,只有无奈,不涉及后悔。放过会埋下无数的“我当初明明可以……”,追悔莫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