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文章主要在讲原文句式工整、表述精准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利用原文的语言,特别是无形的语言形式——结构进行判断,以便输出逻辑准确的句子。也就是我们如何在“输入”方面利用平行结构,实现“做对”。
这一篇文章,我们将分析如何在“输出”方面利用平行结构,实现“做好”。
下文中,我们按经常出现平行结构的逻辑关系分类,看看在作出准确的逻辑判断之后,怎样输出美好的句子。
2
选择关系
先看一个之前分析过的句子。还是那句话,例句不需要太多,因为问题的出现只不过是同一个根源的反复。
A Prohibited Payment does not include a payment of reasonable and bona fide expenditures, such as travel or lodging expense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demonstration or explanation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or the execution or performance of a contract, provided that such payments are permissible under Applicable Laws.
原翻译:禁止支付不包括合理且善意的支出(如差旅费或住宿费),该等支出直接与推广、展示或解释产品或服务,或协议的签署或履行相关,且在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修改后:禁止支付不包括合理且善意的支出(如差旅费或住宿费),该等支出直接与产品或服务推广、展示、解释或协议签署、履行相关,且在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复习一下原先的分析:原翻译真的没有“错”,但也真的和美好没有关系。“推广、展示或解释产品或服务”是动宾短语,而紧跟其后的“协议的签署或履行”却摇身变成了名词短语。好比乡村音乐中突然插播摇滚,节奏一下乱了,满满的违和感。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原文就是以选择连词“or”连接的平行结构,“or”的左右两边都是名词短语。而原译文呢,很随性地出现了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名词短语。意思没有错,但是打乱了平行结构应有的节奏感和清晰逻辑。
平行结构所要求的“平行”,不仅是语言形式层面上的,也是语义层面的。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means any: (i) information that are in writing or embodied in any electronic medium that a party or any party’s Representative derives, in whole or in part, through reverse engineering, dismantling, mapping, analyzing or any other technical means, from any information ...
原翻译:“保密信息”指:(i) 一方或一方代表完全或部分通过反向工程、拆解、绘制、分析任何信息或以其他技术手段从任何信息中获得的书面或嵌入任何电子媒介的信息……
修改后:“保密信息”指:(i) 一方或一方代表全部或部分通过反向工程、拆解、绘制、分析任何信息或以其他技术手段从任何信息中获得的书面或嵌入任何电子媒介的信息……
首先,我们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判断,“or”连接的“in whole”和“in part”两部分在逻辑上是选择关系。所以,语义和语言形式上理应采用平行结构。
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再看原译文。语言形式方面,两个词“完全”和“部分”都是副词,好像没有问题。但是再看语义呢,“完全”是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而“部分”是范围副词,表示范围。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啊。
并列关系
[Giving gifts is] Generally allowed for commercial customers (although avoid during negotiations) and likely prohibited for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原翻译:通常是允许向商业客户馈赠(不过,避免在谈判期间馈赠);向政府代表馈赠可能会遭到禁止。
修改后:通常允许向商业客户馈赠(但应避免谈判期间馈赠);可能会禁止向政府代表馈赠。
先看原文。由连词“and”连接的两个分句,都采用程度副词(generally/likely)+动词(allowed/prohibited)+后置介词短语(for commercial customers/for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的结构。句式工整,是妥妥的平行结构。
再看译文。原译文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处理两个分句的动词时,一个选择主动语态,一个选择被动语态,硬生生把平行结构给毁了。在这个基础上,为了配合语态变化,“向……”这一宾语成分也不得不前置。如此一来,读者的思维就必须在语言成分之间进行跳跃,语言就有失流畅。
原译文这种句子,常见于新手作品。我们说翻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没有经验的翻译不清楚什么情况下应该“为”,什么情况下应该“不为”。看到教材说法律翻译需要严谨,就会为了严谨而通篇把同一个词处理成同一个词,哪怕人家意思并不一样。看到教材说中英文语言特点不同,就会为了灵活而把句子成分搬来搬去,哪怕上下文需要保持一致。“为”和“不为”一定是相对于特定情况存在的。“为”和“不为”这个动作本身是简单的,难的是熟练判断特定情况。
比较关系
Business meals (including beverages) with client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should not exceed CNY300 in total per person.
原翻译:与客户和政府官员的商务用餐(包括饮品)不得超出总计人民币300元/人。
修改后1:与客户和政府官员商务用餐(含饮品)的人均总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00元。
修改后2:与客户和政府官员的商务用餐(含饮品),人均总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00元。
分析原文,“should not exceed”(不得超过)是揭示逻辑关系的关键。既然说A不得超过B,这个表达背后就隐藏了一个逻辑前提——A和B存在于同一个逻辑层面,具有可比性。具体而言,本句这个比较,是金额和金额之间的较量。
我们带着这个逻辑前提去整理译文。理想的译文是,A项列出用餐实际开支(金额),B项列出用餐开支标准(金额)。看原译文,A是事项,B是金额。我们可以说,某事项(的开支)不得超过某金额,但是我们不会说某事项不得超出某金额。
修改后译文,重点解决比较关系的逻辑性问题,顺带把一些表述理顺,主要调整如下:
1、中心词调整。把“的”这个定语标志调整到“人均总额”之前。进而,A项中心词由“商务用餐”调整为“人均总额”。
2、“in total per person”用“人均总额”一个词就可以概括了,用不着拆分成两部分“总计”“/人”然后把金额夹到中间这么麻烦。
直觉告诉我,修改1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严谨派译员朋友难以接受(人家英文的主语分明是 “商务用餐”嘛),所以我提供了修改方式2,供大家开阔思路。记住,译无定法,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说人话),而不是高露洁品牌牙膏。
另外,这个句子的启发是,别怪人家法律语言句子长,流畅性和逻辑性方面是不是出问题,跟句子长短真的没有关系。
对比关系
说明这个关系,复习之前用过的例句就可以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
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原翻译: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caused by any unfair competition act to a business operator shall be determined depending on the actual losses suffered by such operator as a result of the infringement; where it is truly difficult to work out the actual losses, such amount shall be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enefits obtained by the infringer from the infringement.
修改后: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caused by unfair competition to a business operator shall be determined depending on the actual losses suffered by such operator as a result of the infringement, or,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work out the actual losses,the benefits obtained by the infringer from the infringement.
之前文章分析过,修改的核心思路就是利用平行结构,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对句子成分进行精简,从而使得句式更加工整,表述更加流畅,同时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此处不再赘言。
3
又到总结时间。
通过两篇文章可以看到,清晰准确的逻辑判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表述准确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表述流畅性。当然,平行结构只是逻辑判断的工具之一,我们还会分析更多的判断方法。
本文分析的原译文,其实都不能算错。而且,实践中这样的翻译大量存在。应该说,这是翻译市场主流作品的样子——说错误嘛,没有;说流畅嘛,根本谈不上。这种量产的粗糙,是最容易让人内伤的。你发火嘛,人家分明也没错啊。你改嘛,通篇润色累死你。你默默忍了嘛,真的是在考验耐心啊。
当翻译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如果得不到对自己翻译作品的反馈,同时也没有优质译文或者教材指引,水平有很大概率会固化。多数翻译都能达到本文列举的原翻译的水平,然而,此后就会进入疲于量产拼字数的状态,开始消耗而不是提升自己。而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学习语言,语感是很重要的,但是语感不能脱离逻辑而天马行空。工作中经常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这么翻,回答通常都是“一种感觉”。这种只凭“感觉”做事的方法本身就很可怕。如果你在码字的时候“感觉”一路畅通无阻,永远觉得自己挺好,或许需要警惕了。因为这种状态俗称“舒适圈”,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单曲循环。
高手是没有舒适圈的。这不是鸡汤,而是事实。
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这话在政治上和工作中都很正确。
- End -
Miss法律翻译007
用心做最精良的翻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