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然而,“君子”毕竟还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提倡,能成君子者少之又少,如此,有很多“伪君子”也不是什么怪事。
伪君子是什么呢?伪君子至少是表面上的君子,然而触及核心,他们会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伪君子为什么让人反感呢?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他们有期望,但是他们也是现实中的人,面临种种无奈,但是伪君子做起坏事来要比真小人危害更大,因为人们一般不会对伪君子有相应的防备,因为人们心中建立了一般的常识。
《甄嬛传》作为宫斗剧,就有很多装着道貌岸然的人,她们做着残忍的事,下毒、杖毙、阳奉阴违、借刀杀人……最典型的莫过皇后和安陵容,年妃这种把一切做在明面上的人反而不是什么大的威胁,而安陵容一次次得手:害甄嬛小产、用老鼠毒害甄嬛的父亲、用性药勾引皇上、逼温实初自宫、害死沈眉庄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虽然被掩盖的很好,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安陵容真面目被众人看出来、死的很凄惨,真是可怜可恨却不无辜。
没有百分之百的君子,善良也必须带着獠牙,无原则的善良自然就是对邪恶的纵容。
想必喜欢《甄嬛传》的人看到甄嬛送带香料的花致安陵容小产、假装跌倒嫁祸皇后都不会觉得甄嬛是坏人,因为皇后和安陵容罪有应得,大家都会直呼痛快,但是这样的手段不也是栽赃陷害?但是这也是正常的,至少没有不择手段。
《如懿传》里周迅演的如懿也是主动出击,虽然我觉得如懿并没有甄嬛生动,可能是演员的问题,如懿在封后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就是反派不择手段、皇帝又貌合神离(只说电视剧),虽然最后反派被嘎,但是仍然看的十分压抑。
深宫之中有真情吗?《甄嬛传》说没有,《如懿传》说“深宫都是可怜人”,可是那也仅仅是一个大环境,放在现在自然就没有那样的环境,宫斗剧里只要被厌弃就难以翻身,如今的现实中也不存在,但是仍然可以说现实中如果受到类似的打击,那大概也是翻身难。
君子终究是一种道德提倡,是一种愿望,现实之中还是很难实现。现实中的人就是要为自己着想。其实小人和君子的对立本身就有问题,现在也很少看见哪个报道直接小人君子分明,都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君子与小人并非黑白分明,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参考,不能害怕投鼠忌器就让硕鼠横行,而应和鼠作斗争,寻求两全之法。
说的难听一点儿,应当是: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