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母亲今年81岁,满头银发,小小的个子,由于长年风湿病侵扰走路有些蹒跚,饱经风霜的脸常常挂着微笑。外表看来,母亲再普通不过了,但只有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知道,母亲的一生,经历了生活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时期,和所有母亲一样,她为了五个子女能读书识字、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操劳一辈子,吃尽了苦、受够了累。
感受于母亲深刻的爱,莫过于儿时那些零散的、温馨的、难忘的点滴。母亲年轻时无需施粉黛脸蛋白里透红,梳着两条辫子,算得上是当时村子里的俊姑娘,因从小受外婆的影响,做得一手好针线,裁剪衣服、缝花袜垫,可说是村里无人能比,以至于后来在我们的童年,母亲用大人做衣服剩下的花布为我们做成不同样式的衣服和裙子,让我们在小伙伴面前骄傲满满,编织了童年最灿烂的梦。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读到小学三年级并缀学了,因而对于我们的学习成绩,她从不主动过问,但家务事再忙,也不会让我们插手,怕耽误我们一分一秒,影响学习。相反,父亲对我们管教很严,假期里雷打不动的家庭会,让我们很是惧怕,由于大的三姊妹都是女孩,父亲从不准许男同学到家里玩,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母亲涓涓细流的爱,温暖着整个家,除了老三,其他几个顺利完成学业,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记忆最深的是在我五岁那年,因不小心打翻了灶台上的温水壶,烫水泼在左边脸上一下子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母亲万分焦急,父亲又不在家,背着我走几十里山路连夜赶到乡卫生院,守了我两天两夜,由于处理及时,未留下疤痕,母亲那颗悬着的心才从嗓子眼落了下去。当然,母亲也有十分生气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三妹把唯一的弟弟惹哭了,母亲不问来由拿着细竹条追着三妹打,那样子象是真正触到了“痛处”。后来想想,母亲那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母亲对父亲是一见钟情,父亲是一位军人,在一次探亲中经人介绍与母亲相识,母亲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父亲,父亲迫于家庭压力与母亲结了婚,母亲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父亲常年在部队,就是在一起也不常与母亲说话,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父亲受迫害丢了工作回家,母亲陪着父亲度过了那段最艰难、最晦暗的日子,父亲对母亲的态度才有了改变,那时生活虽然过得很苦,但母亲的笑容可不少。相濡以沫的日子不长,1998年,父亲就患上了脑血栓,母亲对父亲细心护理,从无怨言,在2005年父亲瘫痪在床离开前的最后日子里,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坚持帮父亲擦洗身子,总是不着边际地在父亲耳边细说着什么。父亲离开的那天,母亲抱着父亲的身子久久不放,没有放声大哭,悲哀的眼里已流不出更多的泪。
母亲与左邻右舍相处极好,父亲平反恢复工作后,母亲总会把我们的一些旧衣服、分出一些大米送给老家的人,老家寨子里谁家有什么事,她都会赶着去帮忙,父亲进城工作后,老家人会经常送一些鸡蛋土特产到家里,逢到赶集天,家里背篼、萝筐摆满屋,母亲烧茶倒水,与他们相谈甚欢。
母亲一个人的日子,形影孤单,因年轻时生我们几个在月子里落下了很多病根,身体越来越单薄,她总是守着她唯一的儿子,从不在我们姊姊几个家常住。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母亲越来越挂念,格外珍惜与她在一起的日子,有时就是听上一顿唠叨,也觉得身心暧暧的。
母亲就是家,她在哪,家就在哪!
花袜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