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看看39年前的照片,是否能明白为啥现在这么多娃抑郁~

来看看39年前的照片,是否能明白为啥现在这么多娃抑郁~

作者: 郁金香抗抑郁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09:26 被阅读0次

编辑 | 爱米粒

当值编辑 | 大花

这是来自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国拍摄的一本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里面记录了39年前的孩子们童年那些平凡而动人的瞬间。

开放式的童年

从前车马很慢,慢节奏的生活给了人足够大的生活空间。从前的孩子天真烂漫,不用为繁重的课业发愁,也不会沉浸在手机的世界无法自拔。而一组39年前的老照片引发深思,照片上的孩子们微笑着,玩耍着,肆意享受美好的童年。那时候没有昂贵的娱乐设施,孩子们玩得都是踢毽子、抛石子、跳房子;

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大家也总是玩得不亦乐乎。

操场上、院子里、栏杆上,一玩一整天。

那是每个女孩最期待的公主时刻,为了这次演出,甚至会紧张得羞红脸蛋。

你见过最夜空中最亮的星吗?我见过,就住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那个时候,天总是特别蓝,水总是格外清澈,每个人都特别可爱。

那时候,孩子们在榕树下弹珠子,在树荫下打闹,在海边捉小鱼,在池塘边捉泥鳅,日子悠长,时光温柔。

轻轻一跃,整个夏天都在脚下。

光与影,夏日与蝉,斑驳隐匿在绿叶之后。

4岁的男孩骑着三轮车好奇地张望,那时候的他一定想不到,原来时光早已悄悄定格。

当时日本媒体报道:“ 在中国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不知何时忘记了的,朴素的笑容、率直的眼眸、那种融入风景的安详而舒展的快乐 。”

那时候,孩子们脸上总是写满灿烂的笑容,那是最简单又真挚的快乐。

一转眼39年过去了。

近几年,患心理疾病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

今年3月1日,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在这令人心惊的数据背后,还伴随着一桩桩青少年自杀事件:

今年3月,北美高材生学霸张一得因抑郁症自杀去世;

去年8月,四川一名15岁的女孩从25楼一跃而下,和拼死接住她的父亲双双身亡,生前曾患抑郁症;

2019年,石家庄13岁的女孩乐乐因患抑郁症,吞96粒晕车药和16粒头孢自杀身亡。

这些花一般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消逝,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微博上有人曾提出疑问: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很少有心理问题?

一位心理医生在评论区答道:

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至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过去的孩子经常跑跑跳跳、在外面疯玩,浑身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而现在的孩子面临着更多学业压力的同时,又无处宣泄,很容易身心俱疲,走上极端。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为了让儿子子悠多点时间学习,不允许他出去玩,还剥夺了他每天唯一能出门放松的踢球时间。

这导致了小子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还患上了抑郁症,在考场撕碎卷子冲了出去。

沉闷的房间,禁锢了孩子们的天性,切断了孩子的快乐来源,更吞噬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放下课本,离开桌子,去户外撒撒野吧

前几天,和一位小学老师聊天。

她说起自己的班上曾有3个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后来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与干预下,几个孩子的问题都有明显的好转。

其实疏导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让父母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可以去旅行,也可以爬爬山,跑跑步,打打乒乓球。

丹麦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绿色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另一项科学研究也表明: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让人心情愉悦。不仅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还会让大脑注意力更集中,精力充沛。

比对39年前,现在的父母更为焦虑

最近有一本书《我想尖叫》。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女孩刘月珥(小名悠悠)小学三至五年级的日记以及少量作文,共100篇。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另一个部分,就是刘云耕先生写的前言和59篇点评“爷爷的话”,虽然占的篇幅相对少,却使这本书超出了儿童读物的范畴,成为一本召唤今天中国家长和教师共同探寻教育智慧的喻世之作。

刘云耕所讲有三点尤其值得重视。

一、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学会读懂孩子的心理秘密,了解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的观察眼光和思维方式。

二、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亲子之间愉快地沟通和交流。

三、在孩子的学习上,既要顺应和激发兴趣,又要建立适当的规则,科学地把握“引”和“逼”的分寸。

这三点正是今天的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的,常见的情形是,父母不懂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要懂孩子的心理,在家里搞一言堂,只用“逼”的方式让孩子学习。究其原因,诚然与父母的素质有关,说明当了父母就必须提高素质,逐步增长教育的智慧。然而,有一个问题在阻碍父母们提高素质,增长智慧,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父母们的严重焦虑。

刘云耕认为: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年轻父母的焦虑大都由此产生,亲子冲突也多因繁重的学业压力、家庭作业、种种校外班等矛盾的积累所引起。

周国平曾经说:父母们的焦虑是压在中国孩子心灵上的最沉重负担。现在他要补充说:这个焦虑也是堵塞中国家长的教育智慧的最大窒碍物。

在焦虑的重压下,人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一切只能唯应试指挥棒是从。其实,在任何环境中,人总是有一定的选择自由。

正如刘云耕所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站在孩子一边,理解和同情孩子,用你们自身的力量和方式去缓解应试教育这个痼疾,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那就是孩子的福音了。

焦虑堵塞了教育的智慧,而倘若你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有正确的价值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一生幸福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大智慧,用这个大智慧解除焦虑,探寻教育智慧的大门也就向你敞开了。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看看39年前的照片,是否能明白为啥现在这么多娃抑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cm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