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坐在我身旁的两个女人在讨论她们的同事:
“你看小张还是一本学校毕业的,现在混的也不怎么样啊。倒是小王,才是个中专生,现在每个月能赚两万了吧?人也机灵。”
“是啊,要我说啊,读书多真是没用,倒不如早点出来上‘社会大学’实在!”
这两个人我以前从未见过,但相似的话我却听到过多次。如今网络发达,但凡曝光哪个商业大佬未曾拿到大学文凭,或者哪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日子过得一般,就一定会有一批人跳出来说:你看,学习好根本没用吧?
我不得不承认,打开我自己的初中微信群,总能找出来这样两类人:
一类上学时天天混日子,总是挨老师骂,甚至干脆放弃了学习。没想到现在过得还不错,做着收入颇丰的小生意,家庭也美满幸福。
还有一类当年的成绩挺好,最终还考上了985名校,可现在不仅收入差强人意,还成为了社会眼中的剩男剩女,让父母操碎了心。
然而,这样的极端毕竟是少数,虽然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一道界限清晰的分水岭,可大多数人的发展轨迹还是处在与学习能力相对应的区间里。
如果你因为极端个例,就判定“读书无用”,无疑是掉进了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近一周,《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感动了千万人。文章中描写了直播教育两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中的两批高中生,一边是顶尖学府成都七中的“天之骄子”,一边是被剩下的贫困地区“零一本”高中。
当成都七中的孩子们在天台喝着咖啡、聊着时事、选修钢琴课时,当他们讨论美国哪一所学校的金融专业更好时,另一边同龄的孩子还在用二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方式学习——困倦了就去教室后排罚站,不理解的知识点只好死记硬背,不知道志愿册上的专业究竟能做什么。
好好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本书里究竟讲了些什么,更在于它是引我们上升的台阶。通过把一本本书中的知识垫在脚下,帮我们抬高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一点点爬进更优质的圈子。
纵使成功的方式不止这一种,但学习一定是最公平的上升途径。
即便你仍要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但这却是最低成本接触到另一个阶层的方式。
正如贫困县的那些孩子们,当他们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便利,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挤进那些曾经甚至不敢出现在梦里的高校时,他们至少为自己的人生敞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
而那些信奉“学习无用”的人,他们错就错认为某一阶段的苦读能够一劳永逸,想用一张名校文凭当做未来成功的“保险”。
实际上,学历只是一张“通行证”,它仅代表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上,你能够占据比同背景群体更有优势的起跑位置。即便开局领先,倘若你中途怠慢甚至一蹶不振,你仍会被后来者赶超。
名校毕业却前途堪忧的人,他们无疑是把一张文凭当做了奋斗的终点,在得到之后就迷失了自己的坐标,放下了在学海中苦熬那股劲儿。
而成绩堪忧却能够越过越好的人,他们始终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劣势,一路寻找成功的突破点,遇到机会之后牢牢把握在手中,反而实现了弯道超车。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成绩不好也能年入百万,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正如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那样,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END.
2018/12/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