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距离你理想当中的自己还差多远?为什么造成这种差距?”看完我不禁莞尔一笑,或许很多人心中理想的自己都在遥远的前方并且不断努力地去追赶。但我不一样,我心中理想的自己,回眸才可见。
我生在北京南城,长在胡同小院。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分别对应着70年代末、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时的北京城土里土气却可爱至极,街上最多的交通工具是26或28寸的自行车,密密麻麻地穿行却秩序井然。
那时的生活节奏很慢,大人们见了面就互问“吃了吗?”然后再开上两句玩笑才悠哉地各自离去。孩子们下了学把书包往家里一扔,扭头就跑出去踢球或跳皮筋,天擦黑了才满头大汗地回家吃饭、写作业。
我所在的胡同里,街坊四邻们会经常走动,串门聊天的,借醋拿蒜的,做了拿手好菜给对门品尝的,彼此熟稔、亲如一家。
我住的小院里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时常在树下纳凉或在收获的季节跟着大人爬到房顶上摘香椿叶,这些叶子被摘下分到各家后,变成了美味的香椿拌豆腐或香椿馅饼。
一年又一年,院子里满是袅绕缤纷的烟火气和从未间断的欢声笑语。推开屋门即可听见鸟鸣,站在院中便能沐浴阳光。
那时的自己就是理想中的自己,怡然自得,幸福触手可及。过着的生活也是理想中的样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但是,这样理想的日子和理想的自己随着城市拆迁、出国留学、时代发展等个人与社会大事件的发生而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中。
如今的北京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环路上车流如梭,人们步履匆匆,亲戚朋友靠微信维系感情。
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早已渐行渐远,理想的我陶然自乐,现实的我逆风飞扬。在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中,我不敢懈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保证自己生活的质量。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理想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已经不在一个维度里,它们既无交集,也不再有相提并论的必要。我不愿去体验那种所谓的失落和无奈。我只记得海明威的一句话,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惘。然而,青春会成长,迷惘会散去。黑夜过后,太阳照常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