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看世界,结论往往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商业上的“暴利”并不存在,而巨额广告费也能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正如薛兆丰教授讲的: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而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摘自4月28日罗辑思维
如果说成功的人普遍拥有独到的观点,那么经济学就是给成功最好的助力。亿万年来我们靠“直觉”趋利避害,人类的族群获得了长久的存续,直觉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但是,进入现代社会,我们从熟人群居的生活变成了陌生人的大规模协作。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也大不一样,我们要是再用直觉看问题,不仅看不到事实真相,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跟别提趋利避害。经济学才应运而生,用区别于传统的视角看待问题,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前阵子装房子买家具,红星美凯龙的一个家具商老板说,我们家不花钱请明星做广告,我们把打广告的钱用在家具设计研发上,产品比别家的便宜,质量不比大品牌的次,让利消费者。当时我们听了感觉真是遇到良心商家了,虽然看这家店的平面广告确实挺Low,但是看起来质量还是可以的,所以就在那家订了全套的家具。直接告诉我们,广告费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我们跟着“直觉”把钱就送给了家具店老板。
带上经济学的眼镜再看之前的决定,其实我们的直觉是错误的。在市场中,广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虽然从财务上看,所有的广告费用都是由消费者最终承担的,但好的广告其实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消费者得支出。广告的作用是推销,扩大销售量,在不同的销售量下,商家愿意给出的价格是一样的吗?一种商品一年卖一万个,定价10元。如果有办法让老板一年卖1000万个产品,老板愿意降价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做过生意的人肯定都知道,有一种效应叫做规模效应,能卖1000万个,摊到每个产品上的成本剧烈下降,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当然会下来。是谁让产品能从一万卖到一千万个,答案就是广告。刚才说的前提是广告管用,那要是花了钱广告并没有带来销量,老板是不是就该涨价了,很显然也不会,不降价都卖不出去,太高价格只会是一种商业自杀的行为。
有太多的事我们想不明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固执己见,沿用我们一贯的经验和直觉。当你的观点和别人一样也是老生常谈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耐着性子听你把话说完,更不要说把别人说服,影响力和推动人和事就要有不同于常人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能用经济学的知识阐述你的观点并让别人信服。经济学是一套实用的观点扳手,把我们陈旧观点上松散的螺丝全部拧紧,我们的思想机器才能开动起来,勇往无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