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灵的种子胜过外在的马甲

心灵的种子胜过外在的马甲

作者: 杨林柯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09:50 被阅读0次
    心灵的种子胜过外在的马甲

    据报道,深圳中学公布2019年招聘老师的结果:引进的35名教师中有13人毕业于北大、7人毕业于清华,还有5名毕业于像哈佛大学一类的世界顶尖名校,且这35名教师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5人是博士,3人是博士后。

    此事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也让人们从多方面解读。

    首先,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北大、清华毕业生来深圳中学也是各取所需,算一种“双赢”。我不仅为这些毕业生点赞,更要为深圳中学的校长点赞。古诗说:“健儿须快马。”当然,快马也须健儿。好的学校需要好的教师,因为在体制一定的前提下,好教育必然是好教师带来的,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很有成为名师的资质和潜力,虽然他们没有师范背景,但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读过几年师范大学、学一些教育理论就可以培养出来,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努力,是内心的精神能量,是对生命、人性、社会的认知,当然也和一个学校、家庭、地域的文化水土有关。

    深圳中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前瞻的、先进的,而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其学识、身份、文化地位与深圳中学的硬件、待遇、文化观念应该也是匹配的。要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去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或者西安的“五大名校”,那恐怕就有些龃龉了。

    其次,名校毕业生去中学,从国家大局和未来教育对人才的需求看,这是个好事,引导优秀人才去中小学,去基层,去农村,去企业,去真正需要和真正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基础层面的事情,而不是引导年轻人都去做公务员,奔着官场和容易捞钱的地方去。承担“大义”、成为“接班人”,不是每一个人都配得上。想大问题,还得做小事情。当然,对于优秀人才,经济待遇要跟上,那是自不必说的事情,这一点唐代的韩愈在《马说》里早就说过了,“食不饱,力不足”,因为谁都不是圣人,拖着肉体凡胎,世俗功利的事情谁都逃不过去。

    人是理性自私的动物,首先希望自己活得好一点,把肉体生命安顿好,然后才会想到社会贡献、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一类较大的事情。谁也没有资格进行“道德绑架”,逼迫名校毕业生到农村落后地方去支教。

    至于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中学,能不能承担“大任”,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那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

    事实上,英雄莫问出处!不一定名校毕业生进入中学就一定能当个好教师,也不一定中师毕业生就不成器。许多事情都不能轻易下定论。

    一个教师成长的因素太多了,关键是生命里面自生的力量,能不能坚持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把教育当成“志业”、当做信仰、当做安放心灵的家园。

    我认为,心灵的种子胜过外在的马甲。一个教师,不在于你从哪里来,关键是你往哪里去;不在于你当下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你生命所朝的方向。

    陈丹青先生说过,文凭是平庸的保证,因为单位需要的是平庸。一个中学,有几个名校毕业生、有一些博士、特级、教授等等吓人的标签,可以在广告宣传栏里炫耀一下,这个也符合人性,对招生也有好处,关键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许多人才其实都不在“格子”里面,因为所有的人才都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流水线生产的。龚自珍当年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现实很容易把人才定义在“格子”里。

    事实上,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见识。刘道玉先生几十年研究教育,他认为,一个人能不能真正成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名师、名校,而是决定于你自己,决定于自己的情怀、信念、努力。

    一个泡沫遍布的世界,教育自然也是充满了泡沫,而教育的泡沫自然也包括文凭的注水与高学历的泛滥。

    当然,我们从社会角度想,北大、清华毕业生进中学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后的博士生大量进入小学恐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现在的小学已经有许多硕士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灵的种子胜过外在的马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f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