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是母亲节了。
我今天早早下班去商场游荡,试图买一件可心的母亲节礼物。
其实之前也在淘宝上、百度上、知乎上各种搜过,而且网上的推荐名目样式颇多。然而,却总也没有击中心坎的那一件。看到的总是那些平淡的——送它不会犯错,可也并无深意——人人皆可的礼物。
我也知道送礼物的种种法则——比如,看别人需要什么,雪中送炭;推测别人喜欢什么,投其所好。可是,我在北京,一年能回家两次,平时更多的联络是打电话。即使打电话,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我。好像跟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母亲很少说自己的事。我很惭愧且自责,然而我真的不知道她最近一段时间具体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至于她喜欢的东西么……
她当然喜欢好看的衣服,可是她一向简朴,在我记忆中她喜欢买打折的衣服鞋子包包,对什么品牌一无所知。我总笑她土。
她也喜欢金银玉首饰一类,可惜她常常是不良商家们钟爱的对象,被宰被坑的故事不一而足。常常招致我的批评。
她喜欢买各种保健品,从天狮吃到纽崔莱又吃到无限极,而且她还时常推荐我吃。总是被我严词拒绝。
她用的面膜都奇奇怪怪。
她从不化妆
……
高中就曾离家去别的城市求学,大学去了个离家更远的地方,之后就一直在外,偶尔回家。即使如此,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是我最熟悉的人。我总觉得她细致而唠叨、热切又短见、可爱又蒙昧……一切中国二三四五线小城市妇女常见的优缺点,她都有。
在这样的印象之下,我给老妈送过几次礼物。
最贵的那件,是我刚工作不久时她的生日礼物。在菜百买了一个金佛吊坠。她表示很高兴,然而或许内心是嫌弃的。因为她几乎没带过。有一天我忽然长了脑子,意识到这样一个当吊坠嫌大毛衣链嫌小的金佛,于她而言确实是没法带出来的,怎么搭配啊?但是,我买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她能不能带,我考虑的只是我。我选了不会出错的黄金首饰,买了能力范围内最贵的。我没想过她也许会不太喜欢这个礼物本身。
同样的错我最近又犯了一次。去意大利玩的时候,给老妈买了个Cavalli钱包(其实在去意大利之前,我根本就不知这个牌子)。我只是想要给她买东西,买好的!我忘了老妈不认识什么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牌子,也不喜欢长款钱包,她喜欢小巧的包。
总结一下,我的内心活动其实是这样的:我送你我觉得很厉害的/我能承受范围内很贵的/我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我孝顺吧?!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像经常被女生吐槽的直男癌?说好的妈咪小棉袄呢?
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在猛然惊觉老妈的变化之后。
竟不知从何时起,她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了。
老妈爱旅游,可是她电脑盲的程度令人发指——打字都不会。之前,她的一切出行购票订酒店都是我代办。她第一次出国是跟我一起去看吴哥窟。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五中午,与好久不见的室友斐斐相约新中关吃鳗鱼饭。等号的时候,老妈来电话了。她说要买一个华为手机,要照相好的。她说她马上要去越南玩了。Excuse me!我拼命回忆,想起不久前她透露过想跟一个驴友团去越南旅游,然而……我明明强烈建议她不要去,理由诸如越南开发程度不高、驴友团太不正规了等等。我自以为说服了她。可是她买手机的时候,已经在旅途中了。就那样,她销声匿迹了一个多星期,期间我多次微信她,她都没有搭理我。
移动互联网给老妈插上了说走就走的翅膀,当意识到她不必再依赖我时,我竟有一些失落。还有一些莫名的感觉。
老妈的变化让我万分意外。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大概不仅仅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罢。
我开始发现老妈身上的优点;我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妈。这两件事,我不确定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比如她14年的时候就嚷嚷着该买房了;比如北京医改方案还没出的之前很久她就给我打电话让我买医疗保险;比如我听都听不懂她居然能研究明白的什么期货基金(老妈是个学医的);比如她能坚持天天去公园打太极饭后百步走而我办健身卡只是白扔钱。她跟我爸刚结婚时两地分居,调动无果她就放弃原本体制内工作只身去了我爸所在的城市,八九十年代的体制内那是屹立不倒的金饭碗没人相信碗会破,她就这么把碗扔了,而我现在还在体制内晃荡啊囧。她比我有勇气。
其实老妈只是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像她这样的人,在那一辈人中俯拾皆是。大约谁都有过心里不大佩服自己爸妈、默默嘲笑他们老土的时候(从中学二年级就开始了吧~)。对他们的事总有些漫不经心,跟他们说话总是不怎么耐烦,那一段漫长无知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总是觉得世界就是为我而造的;长大后,渐渐知道自己不过是世界小小的一片。
可是我还一直认为,妈妈,就是为我而造的。她的一喜一忧,都是为了我。哪有人生来就喜欢辛劳工作、缩衣节食、为别人殚精竭智呢?爱就像一条绳索困住了妈妈,我都习惯了她跑不快飞不远始终围着我打转。
自私了这么久,我终于渐渐想通,原来除了我之外,妈妈也应该有自己的天地。
我想用一件礼物来表达对母亲的态度。除了妈妈,她还有个名字叫女人。
她大概也想要得到认可和赞美。
我开始理解她的节约和保守,因为她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我没有;理解她经常给我转发“爱国豪言”和养生秘方,因为她接受过与我不同的爱国教育形式,她现在最关注健康;不再鄙夷她穿衣打扮的品味,甚至理解她的审美标准——毕竟连各大美妆公众号都会不时放一批八十年代港星美照呢。而那些都市年轻人追求的生活level和各种名牌,她也许并不需要。
我一直记得一件小事。儿时好友旸哥哥在上海工作,我去上海玩顺路拜访他,结果被拉去给杨妈妈(他母亲,我干妈,一个极其勤劳麻利的人)挑一件大衣。在南京路逛啊逛啊逛啊终于挑到一件合意的。过年的时候我看到杨妈妈穿了那件衣服,觉得那一刻她真婉约真好看,跟平时的她不一样,像个从书画中走出不染烟尘的优雅女子。那一刻我也有些唏嘘感慨,自从有了我,妈妈总是战备状态,没完没了的操心担忧,沧桑爬上了她的眉梢。多想所有的妈妈们都能多一些优雅闲适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