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史笔记(二)

宋史笔记(二)

作者: 会走的树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17:59 被阅读0次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春,南唐后主李煜告别金陵,入开封降宋,后,吴越王钱俶入朝表贺,乖巧温顺;夏,四月,赵匡胤西幸洛阳,谒安陵,祭拜父母,欲迁都洛阳,晋王赵光义力谏抗议,赵匡胤长叹:“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乃作罢;秋,八月,党进、潘美、杨光美、牛思进、米文义兵分五路伐北汉;冬,十一月十四,是夜,大雪,赵匡胤召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入宫饮酒议事,太祖薨,晋王继位,称太宗。后世有“烛光斧影”之说。

    宋太宗 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灭亡北汉,吴越王納土归降,正式结束五代十国,后两次伐辽,企图收回石敬瑭割让契丹耶律德光的燕云十六州,以失败告终,也是在伐辽之战中,留下箭伤,后终因箭伤不治而亡。赵光义在位二十一年,迫害兄嫂子侄,冤死赵廷美,千辛万苦只为帝位,却在继位问题面临尴尬,长子赵元佐忧愤发疯,赵元僖暴病而亡,后弥留之际,听取宰相寇准意见,立三子为太子,即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燕燕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赵恒惊慌失措,险些迁都出逃,后在宰相寇准的强硬坚持下,亲征,签订“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岁币30万两。从此,赵恒坐在这一“殊荣”之上,大玩天书封禅把戏,于1022年离世。

          赵恒留下的是由银匠之妻升为刘皇后的蜀都女子刘娥,和一个“狸猫换太子”的赵祯。据载,赵祯是赵恒的第六子,前五位哥哥早年夭折,赵祯就成为独苗一棵。赵祯的生母是刘皇后的一名婢女,赵祯出生后一直由刘太后抚养长大,直至继位十年,刘皇后去世,才得知自己身世。恰巧历史上的包拯做赵祯朝堂的开封府尹,于是就有了民间的“狸猫换太子”,白面长须的包大人为彰显铁面无私,也被传说成黑脸配月牙。

    宋仁宗赵祯

          赵祯得知生事真相,定要开馆查验,见到生母李宸妃被以后妃之礼安葬,没有再追究刘娥皇后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尸骨未寒的刘娥也得以免去刘氏家族命运之难,她若地下有知,应该好好谢谢当年的宰相吕夷简,谢谢自己当初的目光长远。

        作为独苗,赵祯早就确立了储君之位,他的成长经历就是在深宫之中,每天接受当时全国最有学识、声望的士大夫教诲,读经论道,为了皇帝之位时刻准备。因而,他的性格之中,多宽仁敦厚,纵观他当朝处理各类政事,尤其是面对文官集团的各种政治纠纷,总是以平和之态处之;历史记载包拯、苏辙等多有冒犯之言,却没有看到他追究治罪。当时初出茅庐的苏轼东坡大人上书言事,极尽讽谏之极,赵祯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将他贬到杭州任职。赵祯处事,有些绵里藏针,看他一生政绩作为,也可以说是润物无声吧。历史评价他是一位“守成”之帝,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政绩事件,然而在他去世之后,史载百姓痛哭,连街头的的乞丐儿童都买纸钱在宫外城墙下吊唁。

          赵祯十三岁即位,当时年幼,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十年之久。仁宗曾任用范仲淹试图实行“庆历新政”,遇到阻挠也就放弃了。

        纵观赵祯一生,宋与夙敌辽之间,因着“澶渊之盟”保持和平。然而西夏的李元昊此时势力渐长,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与宋军打得难解难分,以“庆历和议”收尾,宋朝在这些征战中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赵祯也耗费了巨大的心力。

    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之战

          1040年,三月,李元昊进攻宋朝。李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这种诈降的手段堪称西夏的传家之宝。可惜,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七月,李元昊派大军突围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李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连自己的儿子也战死。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

            1041年,二月,西夏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赵祯封夏竦为陕西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范仲淹主张稳妥为主,据城扎寨,拒不出兵;韩琦主张出兵讨伐,两人分歧明显。宋朝“重文轻武,压抑武威”的国策为战争的走向埋下了伏笔。后面李元昊出兵,韩琦派出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要求一路隐蔽,待到李元昊兵乏马困之时,再出敌致胜,攻克夏军。仁福在出行之初,就在张义堡迎战西夏,后趁胜追击,仁福军连追三天,军乏马困,断粮之时,追到好水川,下令军队修整。后在途中,遭遇李元昊的几百只鸽子以及漫山遍野的敌军,中了西夏军队主力的伏击,宋军溃败,任福拒绝逃亡,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战死,全军覆灭。好水川之战,宋朝再度失败。宋仁宗闻知后震怒,贬韩琦、范仲淹。

       

    定川寨之战

    定川寨之战

            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献计,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宋夏双方伤亡惨重,只好各自捂着伤口回军疗伤。

          赵匡胤武将出身建立政权,宋一直秉承重文轻武,压抑武威的国策。军事主官在面临大战之时,除了布阵应付敌军,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满朝文官的各种弹劾甚至是刁难,再碰上一个赵祯这般敦厚踢皮球的皇帝,所以在西夏的战争中,我们每次看到的都是英勇不屈的宋军总是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将士死战,偶尔险胜,更多的是惨败。

          千百年之后,听着当年这些热血奋战的战场厮杀,再配上箫和钢琴合奏的《绿野仙踪》,悲壮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悲哀吧。赵祯在位42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偶尔能提的上台面的“庆历新政”,比起后面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也真是没什么好说的;终其一生,那位年长他六岁的李元昊将祖父李继迁的各种刁钻伪诈之术发挥到极致,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吞不下,又不能舍弃,纠缠不清;他的朝堂之上,文官畅所欲言的谏言,也明目张胆的结党,宰相高官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的仁慈爱民深得民心,与民休息,百姓的生活和宋朝的经济堪称盛世;他错过了辽的孱弱之极,没有将对手趁机消灭;宋夏之战,他任人失措,外行指挥内行,几十万将士战死沙场……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仁宗”吧。

        1056年正月,百官朝贺,辽国来访,赵祯却突然行为失常,直至二月才逐渐恢复康健。年过五十,赵祯却膝下无子,曾经的三个儿子都没有来得及长大就早亡,最后只能让养子赵曙继位,短命的宋英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史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fs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