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见肿消、鹅抢蛋、野番薯、野红薯、山葡萄秧、山地瓜、白根、昆仑、五爪藤。
药科——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
产地——分布于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
药类——清热解毒。
药性——微寒。
药味——苦。
入经——心、胃。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瘰疬,痈疽发背,疔疮,水火烫伤。
现治——白癜风,外科炎症。吐血,惊痫。
参治——咯血不止,结气,结肿寒热,一切肿毒(涂),火毒,面上疱疮,目中赤,聤耳出脓血,冻耳成疮,诸物哽咽,肠风,温疟,血痢,湿热白带,痔漏,女子阴中肿痛,皮肤中热痱、遍身斑点瘙痒,腹股沟疝,疮口不敛,痈肿,扭挫伤,扑损,金疮。
药理——外科常用中药(历代皆用治疮疡、疖肿等),治风,生肌,敛疮,保肝,解狼毒的毒,抑菌,止痛。
用法——水煎,外用(鲜品捣烂调涂或干品研细粉撒敷)。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反乌头(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孕妇慎服,胃气弱者忌服,脾胃虚寒者忌服,无实火者禁服,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自渡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