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作者: 戚贤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3:29 被阅读0次

    PPT  1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 版解读:

    自己都没搞懂,怎么参悟人生?

    所以搞懂自己很重要。当下“颜值即正义”、“钱本位”的思想大行其道,其实颜值会老去,钱会花掉……而有个东西才是真正经久不衰的——鲜活的精神和生命,这才是搞懂自己,参悟人生的本体。

    东方哲学是一种古老智慧,它太原始、深奥,不适合鲜活的生命来学习和研究,所以张老师一直建议50岁以前,特别是年轻人多学习西方哲学比较好,西方哲学中充满探索求知论证,可能会让学的人感到迷茫,但正因为这份可及的迷茫将会成为你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反而东方哲学因为太高深,让你忽而懂了,忽而不懂又觉力所不能及,浸泡在其中,得不到提升和发展。

    PPT  2-3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版解读:

    “经验主义-科学主义”的思潮,很庆幸自己同时站在两条战线上。从这一派思潮的发展路径上,我们看到灿烂的300年近代西方文明,是由什么东西在托底。

    “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这一派是我们现在的主战场。强调回到人本身来,这是任何人的早期都需要去做的。

    PPT  4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版解读:

    1.个我意识——> 他我意识,从强调自我意识到强调他我意识。

    (1)个我意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很多人到3、40岁仍然不了解自己,他们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跟风各种流行趋势、跟随别人、模仿别人,今天流行朋友圈晒每天步行数了,他就每天走2万去晒,明天流行“养生知识”了,他转发各种“养生知识”文章……但一旦生活中遇到一点冲击性事件,他的天马上塌了,他无力应对。这样的人就是给我意识比较差的人,虽然他们能跟风、跟随别人,证明他们还有一点点给我张力。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案例来看看个我意识与个我张力高、低的区别:

    WX案例

    一个16岁的高中男生。

    他在的咨询中,经常出现把治疗师张老师降维为观众,通过展示一些形式上、情感上的东西以获得补偿的情况。就像一个小和尚在大佛下面敲木鱼念经,只要有“佛”这个大他者的注视来进行自恋灌注就够了。

    这种孤岛式的自我展现,虽然经由治疗师与其进行的百般联结,但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的情况就是一种个我意识低的表现,所以他缺乏个我的张力,发展的带宽很窄,甚至停滞。

    真正的成长是需要突破情感形式,去抓住情感内容的。

    XY案例

    而XY就不同了,她的个我意识就比较高,个我张力就高,所以她在咨询中的进步就很明显。她之前遇到发展问题主要是苦于没有“肉和盘子”(即可联结的资源和接口)导致的个我张力低,生命活性低,但经由上群体大课和个人咨询,她得到了“肉和盘子”,开始“想去吃、想去玩了”,加上她比较高的个我意识,使得她能够“把盘子上的油都舔干净”,很好的与咨询师合作(直面自我,不玩由补偿来催眠自己的把式)并践行,所以她的个我张力和生命活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想要去“使力的苦钱,使力的享受”。

    (2)他我意识,其核心在于个体对另一个客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程度完全决定了个体他我意识的品质。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将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外在环境,此时他们就将建立各种防御策略,如果其建立防御策略的防御策略是低适应性的,并且使用防御策略不灵活,就会导致其他我意识固化,进而与外在世界的联结被极具拉低。

    生活中那些很灵的孩子,他们的个我意识和他我意识都是发展得非常好的。

    2.主体性、个体性——>主体间性、集团性,从强调主体性、个体性到强调主体间性和集团性。

    (1)主体性:是哲学本体论领域的词,涵盖内容广泛,包含身体、心智。主体性的核心就是身体和心智。

    身体与主体性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一个身高的数据足以让人在人群中体验主体性的高、低。身体方面的特征决定了人对自己的体验,比如一个11岁的女孩照着镜子抱怨自己的胸部还没鼓起来,这就是身体特征对人体验的影响,她的抱怨意味着她很想加入到成人的世界中来了,以此要获得自豪感、诱惑感或是快感,都是其主体性需求的表达。

    (2)个体性:是相对于群体而言的,个体的状态。

    (3)主体间性:就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注意不是客体,而是另一个主体)之间关系的交互性。

    个体性和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群体性的基础,如果一个孩子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在早期就被破坏了,那就不能期望他在主体间性、群体性中有什么好的表现,他们很难进入主流的世界。

    3. 经验主体——> 先验主体——> 主体间性,从经验主体到强调先验主体,再到调主体间性。

    (标签是一种用来分类的认知,它是符号性的,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和整体判断

    标识是一个概念性的认知,用以说明信息点的功能性。)

    (1)经验主体。技能、学识、见识、视野、学习能力是评估经验主体的维度,经验主体越好,主体性和个性性的发展也就越好。

    所以生命的早期一定要强调发展经验主体,要外倾一点,要去经历、去见识、去腾飞。如果你没有见过和经历过,缺乏经验主体,那你便无法理解很多东西。经验的核心就是去体验整个世界,去看到乞丐,也看到精英,看到很棒的小伙伴也看到很不堪的人……

    但在经验主体形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父母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一味的使用威胁的方式去管理孩子(梦魇男孩案例),让孩子内化了恶超我,就会对经验主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包括逐渐跟父母远离、自尊水平低等问题。当然这是很考验父母的灵活性的,所以父母如果能经由学习把自己从传统型家长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向现代型、后现代型父母层面升维,那将会是一场伟大机缘的到来。

    12岁以前是个我意识和他我意识发展的主战场。12岁以后,身体开始发育,主体性、个体性逐步形成,开始逐渐进入成人的世界,于是主体间性成为发展的主战场。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主要是在12岁以前发生作用的,12岁以后,孩子更多的就是以个体的方式与父母发生交互作用了。

    而主体间性和集团性是从12岁开始,12-18岁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到了25岁-40岁,则是从经验主体到先验主体再到强调主体间性的黄金时期。

    (2)先验主体就是命,不涉及运,运是运气。

    张老师在面对全垒打外科医生的案例反复折腾时,不会生气了,因为能看到现象背后他的经验主体。

    从全垒打外科医生案例看先验主体、主体间性:

    a.经由咨询完成逆袭全垒打,到达了其职业生涯的顶点,但是由于心智不行,所以老是觉得累(欲望和快感统治了他),并出现决策困扰和严重的决策失误。

    b.职场中严格的等级,以及势能差太大带来的压迫、不公平与凶险。

    c.重大决策不要使用打电话的方式解决,应该去面谈,通过他人的眼神、肢体动作提升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和深度。

    d. 在任何的群体,你一旦透露出你要离开的意愿,你就会被认知为一个背叛者。

    e. 复杂的主体间性:咨询师在来访者做重大决策时,不给明确的决策建议,不去碰他的“命”,尊重其先验主体,而是在功能性的层面上给其明确的意见建议,即给出决策的分析方向,自己去分析。

    f.做自己年龄段体面的事情。

    g.咨询师只会在来访者走上绝路时,无能为力的放弃他。绝路包括:吸毒、经常做恶劣的事而且无道德体认、自己放弃。

    h.对同事的尊重也是一种主体间性。

    WJ案例:

    “人真的是可以发生蜕变的。”

    a. 考博成功,给了她足够的自恋灌注资本。

    b. 缺乏灵性(领悟能力不好,不是一点就通),但是她有很深的佛性(从不放弃学习,日拱一卒的进步)。这些年为了自己的形体,花了很多钱,

    c.修通了跟张老师的关系。主体间性起来,随便怎么开玩笑都行。

    4.所谓格局就来自于主体间性演变当中的高维成果。

    d.“铁三角组合”,张老师的三个极其古灵精怪的学生。其中张老师最喜爱YY,最隔离的是YJ,最佛系的是WJ。从她们的关系中看到女生之间非常微妙的比拼和依恋。

    e.20天的曼谷假日——全元素的爱情经历。对方是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激情,所让WJ可以尽情燃烧她自己的激情,不会燃爆。

    f.你可以和多少的场景联结,这是先验主体决定的,但是经验主体还是有可作为的空间的。

    PPT  5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版解读:

    由《琵琶行》展开:

    1.悲伤,是一种“凄凄惨惨”的丧失感的低级表达。

    伤悲,是一种烟波浩渺式的高级情感,在其中你感受到自己于宇宙间瞬间渺小又瞬间无形的变化之感。(作为一个主体在感受?)

    2.张老师在游览茶马古道时有感,古代想见一面太难了,由此想到那种等待中蕴含的对主体间性的渴望。

    3.“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天的傍晚,那股热风从你的脸上吹过,进入生命的寂寥。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当中的美感。现实中“一呼马上响应你”的人,要么是要你钱的人,要么是要你情怀的人。

    5.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寻,物只是载体,情感达及物后面的人。

    浪漫主义一定是经验的。

    PPT  6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前现代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强调人的群体性和合群性——> 现代社会: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体意识(理性派哲学、经验派哲学、实证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对峙)    ——> 后现代社会:他我意识、群体意识觉醒、复苏

    è从中看到个人生成史中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此消彼长张力关系的历史必然性。

    T版解读:

    传统社会强调合群性,忽略个体性和主体性。

    当代社会强调自我意识,个体意识。

    而当下正是由商品经济社会进入互联网连接的超级链接社会的时期,所以真正到后现代社会那就是玩联结了(主体间性),不再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体意识,因为其已经被默认为标配了。

    PPT  7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版解读:

    主体性永远是人类精神的主战场。

    主体性在后现代已经是标配了,所以对于后现代型的小孩,不要跟他们讲很多经验性的东西,他们会烦的,因为他们有自己东西(主体性、自我意识、个体意识)。而传统型和现代型的人则是希望张老师多讲讲,以开眼界、长见识。

    PPT  8

    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备忘录

    T版解读:

    1.主体间性,就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注意不是客体,而是另一个主体)之间关系的交互性。

    主体间性的水平是一个人社会化和社会化功能最重要的基石。

    不论对方是主体还是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边界是非常重要的,尽力控制自己去“脑补”很多对对方的认知和对关系的认知。

    2.对事物的意识,即个体对这个世的了解。保持对很多东西的足够观察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对他人的意识,即个体去了解他人的态度以及对他人的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4.15 C&B15《现代型与自我认同》胡塞尔专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i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