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创伟业蔡伟良:“To B”曾是中国十多年前的创投热点

同创伟业蔡伟良:“To B”曾是中国十多年前的创投热点

作者: 参加学院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19:51 被阅读0次

    参加君说

    由参加学院发起的“参加·行动·改变”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一个多月以来,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截至目前,三次线上公益直播累计获得了超过30万人次的播放量,访谈系列也在持续进行中。

    前段时间,我们跟首批响应此次公益活动的联合倡议人之一——同创伟业合伙人蔡伟良进行了一次访谈,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洞见。

    已有22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蔡伟良拥有穿越周期的经历和视角,他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外合资基金——中新基金的第一任总经理,见证了中国VC/PE行业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2017年,身为新加坡人的他选择结束十多年的外资银行PE投资生涯,正式加入了中国本土的创投机构——同创伟业,负责美元基金业务。在他看来,就创投行业而言,中国毋庸置疑是未来“最有潜力、机会最多的市场”。

    被访 | 蔡伟良,同创伟业合伙人

    采访 | 参加君

    从1998年加入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参与母基金业务算起,蔡伟良在VC/PE行业已有22年。

    尽管是一名新加坡人,但2000年起便开始到深圳出差的他,是为数不多的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VC/PE行业二十年发展的人之一。那一年,蔡伟良离开新加坡科技局,加入了新加坡大华银行旗下VC投资机构——大华创投。

    2000年,大华创投与刚成立不久的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2001年双方合资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中新创投,共同管理一支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平行基金——中新基金。中新基金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外合资基金,担任该基金第一任总经理的正是蔡伟良。据蔡伟良回忆,尽管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机会并不太多,但整个中国做创投的基金也很少,“创业投资”对多数人来说仍是十分陌生的概念,这让中新创投抓住了不少好项目。

    2005年之后的十余年时间,蔡伟良先后供职于星展银行与华侨银行,担任两家新加坡银行在中国区PE投资业务的负责人。2017年,为外资银行效力多年的他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加入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

    如今,蔡伟良的身份是中国第一批专业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同创伟业的国际业务合伙人,全面负责其美元基金业务的管理。“如果继续在创投行业里面耕耘,中国毋庸置疑是一个最有潜力、机会最多的市场,包括中国政府对创投创业的支持力度之大,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这一次,我们跟蔡伟良聊了聊此次危机的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聊了聊他对中国创投行业过去20年发展的观察、聊了聊已有20年历史的同创伟业的改变与经验。在这个有些特殊的时点,蔡伟良所拥有的穿越周期的经历和视角显得尤为珍贵。

    01硬科技与医疗健康:值得被看好的两大赛道

    参加君:您1998年进入投资领域,经历过2003年非典危机,也经历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您看来,这次新冠肺炎危机的影响有何不同?

    蔡伟良:这次危机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影响的范围很大,当初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变成一次全球危机,很多国家被迫进入“锁国”状态,人和物的移动都受到限制,进而使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我想更多地谈谈本次危机对创投的影响,分别从GP和LP的角度来看。

    对创投机构(GP)而言,业绩肯定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拥有上市资产的基金,而且VC/PE整个行业的成长速度肯定也会下降。

    具体到项目,PE业务里的并购受到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一些大型基金操作的并购项目,一般会涉及杠杆的运用,但由于疫情原因很多银行不再愿意提供贷款,多数并购项目都已经处于中止状态,目前基金方主要在进行已投项目的管理和维护。

    早期投资尽管也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比如同创伟业在第一季度还投出了数十个项目。现在大部分GP的态度都比较谨慎,投资上更加聚焦,一些可投可不投的项目会放弃。尽管投资的项目数量会下降,但投资金额未必下降,我们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决策,把钱集中投到一些更有把握的项目中。

    另外,投资项目的估值往往会参考二级市场,目前股票价格低迷,很多来自企业的战略投资者选择把钱留住不再往外投。之前它们也是PE/VC的强劲竞争对手,一些企业看重它们带来的其他价值,现在少了这支力量的竞争,可能一些以前需要拼到你死我活才能拿到的项目,现在用比较低的价格就可以拿到。

    对出资人(LP)而言,疫情会让不少LP收紧投资。

    对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的LP来说,他们的投资采用的是资产组合的方式,既包括一级市场也包括二级市场。当二级市场的资产价值往下走,一级市场的资产估值在整个portfolio里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大。为了保持平衡,很多LP会控制给到一级市场的资金量,或者不再增加。

    另外,现在很多LP在花钱买S基金(Secondary Fund)的份额,而不再去投全新的基金,导致新的GP拿钱非常困难。

    而且LP也会留一部分钱支持原有GP的需求,一些基金管理人会回到现有LP那里再募一些钱,用于帮助已经投过资的项目渡过难关。

    总的来说,现在不是募资的最佳时机,很多GP会延迟募资完成的时间表,此前没有募到钱的新GP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实力比较强的老GP来说,这也许是个好消息。

    参加君:受此次危机影响,近期关于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的争论比较多,您对此次危机对未来全球竞合态势带来的影响怎么看?

    蔡伟良: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仅跟物与人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有关,还关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尤其是中美间的关系。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在疫情之前已经存在,只是疫情加剧了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相关的一些思考。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美贸易冲突也好,此次疫情危机也好,它们就像是wake-up call,加速了中国追赶的步伐。

    比如,半导体产业之前已经低迷了很长时间,但仅仅2019年一年我们同创伟业就投了十几家半导体公司,半导体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支柱产业。

    再如,此前中国企业做的西药多是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现在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创新药。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非常漫长,可能需要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失败的风险很大。

    这些年,一方面国家开始鼓励一级市场创投基金投创新药,为此成立了很多专项医疗基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对创新药给予支持。由于前期研发药的过程中没有收入,此前资本的退出渠道只有在美国上市,但香港前两年修改了上市条例,允许创新药在二期临床阶段就可以上市,至今已上市了近20家创新药企业。去年,科创板也开始允许非盈利医疗健康项目上市,创业板也在修改相关制度。对资本来说,未来医药项目的退出渠道会大大增加,这将十分有利于创新药的发展。

    因此,未来10~20年我仍然非常看好国内创投行业,尤其是科技创业、医疗健康领域。

    02“To B”十多年前曾是创投热点

    参加君:同创伟业一直以投To B、医疗健康为主,最近To B或者产业互联网成为了新的热点,您怎么看待创业投资界的这种转向?

    蔡伟良:我认为这不是一种新的潮流或方向,To B投资很早就有,比如美国已经有Salesforce等一些规模较大的To B公司。中国创投行业仅有20年历史,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阶段。

    2000年初~2007年前后算是第一个阶段,国内的创投力量以外资投资机构为主,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向。另外,当时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许多代工厂在做贴牌生产,“OEM”“ODM”成为热词,出现了许多关于“世界工厂”的投资故事。

    2007年~2012年,中国开始由纯代工转向发展自主品牌,比如福建涌现出了安踏、361等一批本土品牌,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此外,由于政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太阳能电等相关能源类项目也一度备受关注。

    2012年~2018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波新的创业投资热潮,许多美元VC专注于To C的移动互联网投资赛道,出现了拼多多等一些企业。眼下,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再跑出一个拼多多的概率已经不大。这也是为什么“ToB”“产业互联网”“硬科技”等一些词重新变得很热。

    2018年至今算是第四个阶段,移动互联网浪潮过去,大家开始强调企业必须赚钱,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降本提效成为重点。许多To B的SaaS类企业就是在做这件事,采集数据的摄像头、传感器等也都是机会很大的领域。

    当然,从发展数据来看,To B肯定不像To C那么快,像拼多多一样三年做到3亿多用户、100多亿美元交易量的情况在To B领域很难发生。To B公司要做大,前期一般要通过项目合作不断优化产品,直至实现产品化、平台化,企业的发展速度才会比较快。

    参加君:您2017年加入同创伟业负责美元基金的管理,2000年创立的同创伟业选择在2015年设立美元基金,背后有怎样的考虑?

    蔡伟良:2015年,同创伟业已经成立15年,人民币基金的规模已经相当大,达到150亿~200亿元,同创希望能够继续提升,打造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机构,通过美元基金对接到一些看好中国市场的国际资本。

    另外,与典型的国内GP相比,海外GP更加成熟稳定,毕竟海外创投事业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引入海外LP有利于同创伟业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态,做得更加长久。

    募人民币基金和募美元基金的背景非常不同。人民币基金不少是个人LP、上市公司LP,而美元基金的LP更多是保险公司、养老金、大学赞助基金、国家主权基金等较大的机构。这导致它们在看待一家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年限、投资回报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美元基金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长线,VC/PE基金一般有至少10年的年限,而早期人民币基金的年限常常在3~5年。随着成熟度提升,现在也有人民币基金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年限延长至7~8年。

    再如,人民币基金以投国内企业为主,企业在国内上市是其主要退出策略。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都需要上市企业具备盈利这一前提。美元基金更多投的是海外架构的公司,以海外退出为主,一些暂时不能盈利但特别有潜力、有颠覆性的公司也能获得上市机会。阿里、百度、京东、拼多多等一批很棒的公司之前都是在海外上市的,最早它们都处于非盈利状态。

    03国内的风险资本市场还不够集中

    参加君:在您超过20年的投资生涯中,哪个或哪些投资案例令您印象最为深刻?

    蔡伟良:早年间我曾经有幸协助大华创投投资过药明康德,是当时外资非常喜欢投的“海归”创业项目。我们投资时药明康德成立还不到一年,当时我们主要看团队和方向。

    从团队来看,创始人李总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在海外读到博士,也有过在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工作的经验;从方向来看,当时CRO(临床前研究外包服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中国正在成为低成本研究服务的提供商。2008年,药明康德在美国上市,后来私有化,之后于2018年在A股上市,目前药明康德已经是一家千亿级市值的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在华侨银行期间,我们也成功投过一些获得了不错回报的项目,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清大世纪教育、宇信科技、电声营销,这三家公司在我们投资时都已经是历史10年以上的企业,它们的团队都非常强,坚持在一个领域扎根多年。对我来讲,企业家的认真、专注、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决策要素。

    参加君:在中国创投业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每当一个方向被看好,都会引来大家一窝蜂扎堆进入的情况,进而出现泡沫,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

    蔡伟良:泡沫永远都会有,一窝蜂扎堆的情况在国内确实也会出现,但就科创领域而言,多些人参与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我所管理的美元基金的角度看,未来五年的创业投资领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眼下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太多了,VC/PE领域的注册管理公司就有上万家,管理的基金已经是数万亿的规模。

    未来,很多规模小的、不够专业的机构会慢慢被淘汰,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我深信,未来10%~20%的基金管理人会管理80%~90%的资金,目前10%~20%的基金管理人管着约50%~60%的资金,市场还不够集中。

    基金管理人未来会进入拼专业性的阶段,这对团队的要求会更高。

    参加君:谈到要求高,To B领域投资的专业度要求比To C投资更高。同创伟业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蔡伟良:对,To B投资需要真正了解一个领域,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帮你投到好的项目,团队的经验积累很重要。

    比如同创伟业已经在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耕耘了20年,团队规模也算是国内投资团队里最大的之一。目前整个公司有115人,70人左右是投资经理,遍布10个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和杭州是我们的分公司所在地,也是创投最蓬勃的市场。

    70个投资经理又分为4个大组:医疗健康投资组、消费投资组、硬科技投资组和TMT投资组。每个组会进一步细分,比如在硬科技投资组,分了近10个组,平均每组2~3人,有人专门看半导体,有人专门看5G生态项目,有人专门看AI及智能制造,有人专门看工业互联网,还有人专门看新材料及环保科技,等等。

    只有分工够细,才可以真正聚焦。如果一个投资经理什么都投,就无法获得积累,在某个领域里看的项目足够多,才更容易对项目质量作出判断,也能在行业里建立起自己的口碑,获得更多的优质项目。

    收藏举报投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创伟业蔡伟良:“To B”曾是中国十多年前的创投热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iz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