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工作的人都是比较浮浅化?
工作能力强的人一般都是进行的是深度工作,而普通人进行的只是浮浅工作。我们今天探讨的深度工作对于重新筑起我们的工匠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工作会浮浅化,没有人或者说是很少人能够理解真正实行深度工作呢?
我们今天提倡深度工作,对于重拾和筑牢我国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为什么工作会浮浅化?很多人说我们的工作越来越肤浅,专注力也越来越不够,做的事情也很平庸,其实这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客观上现在世界的知识节奏和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各方面都加快,人才也不断的趋向于平台的复合化,尤其是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也不断的在加深。从主观上说呢,我们也缺乏对深度工作的思考和认识,也同时缺少对深度学习和工作的安排。甚至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浮潜的工作,常常把浮潜工作当做自己的一种成功的工作状态。
1. 客观原因
首先,我们每天脚步匆匆,来来往往学习到的知识,其实都是从手机电脑上学到的一些碎片化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现代知识大爆炸使得我们淹没在知识碎片的海洋里,如果我们不进行专业知识所以我们了解到的东西,就使我们对大量的时间都是用于肤浅的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感觉到什么都懂,但是又什么都不精。
生活和学习节奏也加快了,让我们感觉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使我们疲于应付,反而成功的事情也少了,出彩的事情更少了。
所以现在社会上讲究通,才创造了很多万金油似的干部,实际上绝大部分是专才,少部分是通才,这样才对。
其次,随着网络的发达,4G网5G网络的广泛应用,他们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手机的应用和微信,QQ等应用APP的使用,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
工作上经理一个电话要求我们秒回信息,生活上家人的电话和短信以及微信的聊天都要求我们要秒回信息,生活中朋友的电话和短信也必须要及时回复。
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们手机的大量使用占用着,我们的耗费着我们的大量时间。
网络虽然促成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也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肤浅和重复的信息,让人不胜烦扰。
在工作里面我们常常要建立工作群,甚至有的为了早上打卡,还要另外下载钉钉这一类的工作的即时通讯工具,为了开会,我们又要下载QQ进行腾讯会议的准备,家里面孩子上学之类的,也需要我们下载家校通一类的APP,甚至要不停的和老师互动,否则老师就会认为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这也让我们的一天的大量时间,都被手机占用了。
过去,我们最害怕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瘾,不能说玩游戏机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没有一些好处,但确实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
微信时代的来临,使用互联网社交更便利,的大脑都被手机化了,往往手机不离手。无论开会还是听课,或者是休息吃饭,大家都在旁若无人的看手机。
2. 主观原因
在每个人的个人主观意识上,也是对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的概念没有区别,大家嘴上大多说的是工作忙或者是不忙,比如9965+2白加黑,这实际上只强调了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强调工作效率。
我们对于深度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人们在脑海里没有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概念,大多是工作忙和不忙的概念。比如,我们总挂在嘴边上的“五加二”“白加黑”,这实际是强调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强调工作效率和效果。
事实上,深度工作并不一定是长时间工作。深度工作往往取决于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并不一定是长时间的工作,它往往取决于深度学习和思考,这三者是互为联系的,没有深度学习就没有深度思考,没有深度思考也就不会有深度工作。
而深度思考和学习就需要进行认真的规划,很多人并没有想每天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做饭吃饭和运动那样来规划学习和工作,在自我认知上很多人认为自己工作忙工作很累,就是在工作的状态,其实这只是一个状态他只是让我们大量的重复着浮潜工作,而感觉忙和累并没有进行深度工作。
二、怎样进行深度工作?
进行深度工作的中心医药点是我们要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专注性的思考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让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
1. 合理使用手机
对于许多人来讲时,常不间断的看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和吸烟喝酒一样上瘾,但是我们要必须过这一关,我们应该首先给自己规划一个使用手机的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在早上醒来看一下每天的新闻和财经知识。处理一下一天的备忘事项和主要工作规划。
下午的时间我们可以规定从12点到晚上9点,不使用手机或者没有重要事项,尽量少使用手机。
每次处理时间在15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规定几项制度,比如说严禁刷知乎,严禁浏览网页,严禁玩游戏。
其实我们看手机太过于频繁,就是把手机使用集中化了,时不时看一下你就总会有新的信息进入大脑就会被干扰。影响我们进行深度的工作和思考。
尤其是在参加会议和重要接待时,要把手机放在办公室,集中精力开会和谈事,你想想如果开会参会者都把手机放在桌上,那这个会议还怎么开?不时翻看手机会让别人怎么想?
大家会以为你很忙吗?或者是很有效率在处理点事情吗?不大家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专心,很不得体。
同样的,如果同事和朋友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你在不停的。使用手机,那么别人会以为你工作很忙吗?No,他们只会以为你这个人很爱玩手机。
2. 关于规划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
深度学习应该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这种阅读时间最好是在晚上8:00到10:00深度学习,也包括定期参加培训或者研讨会一些要认真倾听。
学习有读者和听者型,当然两者兼而有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但是一定要保证时间足够。
深度思考应该在每天晚上定时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思考,每个月也应该选一个周末的一天作为思考日,进行思考,每年选一周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我们全世界的很多知名企业家都有深度思考的习惯,比如说盖茨的每年的思考中,日本的稻盛和夫定期有一个面壁的思考深度思考,必须要在一个无打扰的时间段来进行。
在深度思考的阶段,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或者是自己工作中企业中的深度问题重大转型人生变革,或者是学习上的深度变法,如同齐白石,张大千他们这些画家的晚年的衰年变法一样。
我们要常常在人生的重要阶段进行几次变法,以便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所改善,有所精进可提高,努力和不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深度工作就是专心致志的投入工作,我们常常有同学说学习的时候要进入心流状态,其实深度工作也就是在工作的时候进入自己的心流状态,要拳拳服膺、心心念念的想你做的工作,为此而忘了吃饭,忘了睡觉,这样的一个专注的状态。
保持工作的专注力和不受打扰,是完成深度工作的核心。
路遥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使选择去陕北的窑洞里面写作和在矿山里面进行写作,也是为了避免打搅和家里的环境嘈杂而写不下去,那么他这样无人打搅的和独特的环境为他的写作创造了条件。(当然据他说还是有来打搅他的东西,嗯,比如说有两只老鼠)
3. 深度工作的时间
正常状态,我们每天上下午要至少保证两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时间,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我们的深度工作时间还应该加长。
但是我不赞成通宵夜,因为人的耐受力有限,过长的时间和过累的工作对人的健康有害。
保持深度工作的状态是要给自己定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人无压力轻飘飘,对于深度工作首先应该把心放平,把状态放稳,不要急躁,把重要的工作做一个很细的规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计划书或者是规划的实施路线图。
按照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每样规划好的时间,做规划好的事情,这样就能够按照任务量和按时完成。
对于长时间的大目标来讲,我们要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需要大家协同完成的任务,也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按时按质量完成。也可以做成每个时间段的任务量化版。和计分板用专人来进展,每天的工作时间和进展,让其他人更专注于工作。
三、放松身心,开心工作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大家是为着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着工作而生活。
但是在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当中,工作和生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功的工作会带来开心的生活,同时快乐的生活又会激发我们更加勤奋的工作,两者似乎合二为一,不可分开。
我看过一家公司,他把激情工作和快乐生活当成自己企业的文化,的确深度工作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从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要用快乐生活定期,让大脑从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中放松下来,让大脑的压力彻底转移和放松。
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旅行,散步和运动,当然你想去爬山或者是一个人独处发呆也可以。
但是实践证明让大脑彻底放松,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冥想和禅修。我们可以每天定时的找一个固定的地方,有气场的地方,一个安静和空气流通的环境里面,铺上禅修垫,让自己专注于冥想和禅修的状态,让大脑慢慢的入静放松,让全身心的彻底安静下来。在禅修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这样就可以缓解我们工作的劳累,调剂生活的枯燥。
当然每年一度的休假应该保证我们的休息就要休息,而工作的时候是专心工作,休假就是要从社会人过度的自然人全身心的融入大自然。
去野外看看花,听听鸟鸣,看看流水和瀑布,观看云起云落,这些都是对人非常有益的东西。
深度工作是科学和有效率的工作,它培养人对工作的专注和痴迷感,但是绝不是让人变成苦行僧和工作狂,而是为了通过深度工作创造更高的价值。
我们的大脑在处于放松状态时潜意识比较活跃,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潜意识对工作的思路做出的提醒。尽情享受,全身心放松,带给自己的快乐。其实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对于冥想最大的感受。
我们平时说了太多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我们也常常说要会工作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其实今天所讲的这些就是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和快乐生活。
深度工作不仅会让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也会让我们对工作充满兴趣,同时也会增加你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