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这其实涉及到两个教育目标的平衡:一是让孩子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两个目标看上去有些矛盾,但是实际上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技能。
因此,父母在日常教育中建议做好以下四点:
1.父母要强调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要跟孩子说明或者展示不遵守行为规范的后果,而不是服从父母的重要性。
比如,你不能说:你不及时完成作业,我就要打你。而应该这样说:如果你不及时完成作业,你就无法掌握知识。
比如,要让孩子每天阅读,您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月打卡的活动,来鼓励孩子每日阅读,而不是直接规定“让你做就得做,我说,你就得听“。
2.当然,在制定计划和家规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意见,并且和孩子一起讨论,定出明确的规划,而不是几点作业,几点睡觉,什么时候读书等都是父母说了算,而是和孩子商量决定的。
3.持续地给孩子多元化反馈,如果你总是用 “乖”、“听话”等评价孩子,就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顺从。你可以多元化评价孩子的努力、成长。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了,你可以说:“你每天都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干啊。你现在天天跳绳,怪不得这次成绩这么好。”
4.父母可以建立一个孩子表现的评级,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评级,然后把这个评级贴在墙上,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不同表现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这样他们在做事之前会去评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