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表达

「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表达

作者: Yvonneliao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21:06 被阅读311次

    “当当当~叮叮当~…”午休钟声提醒午休时间的到来,才又过几秒,小孩都从各自的教室解放出来,像是重获自由的小鸟,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室,到大厅里玩耍。

    我也从一上午的忙碌中暂时获得解放,回到办公室,找个位置坐下来,休息的同时手撑着头,透过透明的玻璃往大厅看去,小孩在大厅玩耍,有的蹦球,有的跳床,有的一边吧唧吧唧地吃点水果等着饭菜打好要开动呢!

    突然,大厅传来小孩哭泣的声音,循着声音看过去,在大厅的角落,一个妈妈拉着自己小孩的手,连声地跟另一个妈妈道歉,他的小孩哭得失声。这凝重的气氛和周围愉悦的氛围产生强烈的对比,吸引了我的眼睛。

    看来,“西瓜”又闯祸了。

    西瓜,是个3岁的男孩,白皙无瑕的皮肤搭配一双大大的单眼皮,比同岁的小孩要高,手脚也结实。虽然因为自闭症的缘故,只和熟悉的大人玩,但是很愿意跟别人分享零食,也会在小组课帮忙老师传递东西,帮忙其他小孩,算是个乖巧的孩子。但是,若是其他小朋友不经意的碰到他,西瓜马上在对方手上咬上一口,进来机构一段时间了,这行为还是没办法改善。

    道完歉的妈妈很是头痛,他的老师和妈妈刚好与正在观察他们的我四目相交,快步走进办公室找我,将刚刚事情的原委跟我说了一遍。总之,又是因为和其他小朋友在大厅游戏时,有肢体上的碰触,引发他咬人的行为问题出现了。妈妈着急地说“我都不敢离开他半步,多怕一不注意他又咬了别人的孩子!”

    这样的行为问题可能会因此影响小孩跟他人互动,进而影响了社交互动的问题。


    然而,“事出必有因”,比起立即的处罚,我们去了解小孩的感受和可能的原因更重要。

    关于问题行为的处理,若是一昧的使用处罚去压制,而没有去了解原因,问题行为就会像浮在海上的病山,压下去还是会再次浮出海面。


    处罚和问题行为持续的重复出现,像是负向回圈一样,一次一次的破坏了你和小孩的关系,也无法帮助小孩用比较好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看着西瓜,他露出茫然的眼神,身体像是铁钉被钉在地上一样,站直直的,似乎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地看着我们讨论他刚刚引起的风波。

    行为问题一般会有四种原因,

    1.“引起注意(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例如:哭闹希望引起父母的专注。

    2.“获取想要的事物”,例如:在商场希望可以利用哭闹让父母妥协,获得想要的玩具

    3.“逃避/避免”,例如:说谎,避免被处罚。

    4.“自我刺激”,例如:为了满足感官刺激,出現摇摆身体、摆手、旋转等

    在西瓜这个例子来说,他可能不想被触碰。西瓜为了“逃避/避免”别人触碰它,“咬人”成为他的抗议方式。

    这样的触碰,日常生活情境下经常发生,例如:拥挤的公车上,排队买票的人龙,街上逛街的对向人潮…等等。但是稀松平常的触碰,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与人太靠近的警讯,是一种冒犯。

    逃避本身不是问题,重点在于用什么方法。

    西瓜“不喜欢别人对他的触碰”,首先,我们通常会去筛查感觉统合的问题,先排除大脑本身是不是在感觉系统调节上有问题,引发他嫌恶反应。

    于是,我与妈妈进行访谈并执行感觉统合测评。小孩对于我的触摸(包含轻触和深压)并没有抗拒,另外,妈妈访谈中也发现他也只对年纪比他小的小孩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他可以跟其他年长的小朋友或大人接触,所以排除感觉统合问题是他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再来我们考虑行为分析的部分,因为自闭症的原因,所以说话仍然在仿说阶段,所以无法顺利跟别人说“我不喜欢你碰我。”,表达自我需求的时候有困难,而“咬人”变成了他认为最有效且最快速的方式。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提供下面几种方向让各位家长去尝试:

    1.“增进表达动机”

    日常生活中鼓励表达动机时,“先求有再求好”,不管他说的是好是坏,句子是长是短,他表达我们都予以聆听他的话,并且可以复讼再确认他的意思。

    假设情境:

    你在小孩面前拿着他想要吃的水果,(等待他他注意到你并且做出动作想要向你要来吃)

    小孩注意到了,伸手用力拉你的手,并皱眉发声“啊呜…”

    你在给予回应“喔!想要~”

    反之亦然,

    假设情境:

    你在小孩面前想喂着他不想要吃的蔬菜,(等待他他注意到你,并且皱眉把头别过去)

    小孩注意到了,你依旧“装傻”,继续尝试假装要喂他,然后他皱眉并说“波波…”

    你再给予回应“喔!不不!不要~”

    2.“增进表达能力”

    再来,“增进表达能力”,增加表达字词的精准度跟词汇量。要求从含糊的“啊呜…”到“要”,“波波”到“不不”,这部分需要多一点练习的经验跟时间的累积。

    3.“示范”

    然后,我们可以再次重现情境,然后手把手“示范”给他学习。

    以西瓜为例,我们当下立即沟通一位家长跟一个小朋友做示范给西瓜看。

    当我们要求西瓜跟小朋友抱抱说再见的时候,西瓜真的张开嘴巴想要咬对方!我们立刻示范说“不要!”,并带着他的手摇一摇,并要求他仿说。他成功问题行为被中断,并且用适切的行为取代,摇摇手并说出“不要!”。

    这样的示范虽然成功了一次,但是我们需要在陪伴小孩重复练习,直到行为稳定的“将原本不好的咬人行为给取代了”。

    一位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亚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提出儿童的能借由楷模示范→熟悉操作→精熟→提升自我效能感→进步来促进小孩良好的行为持续出现。多数模仿与引导下精熟的相关研究亦显示,介入后的儿童所养成的良好行为通常都能延续下去,且自我效能的信念往往也可以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中。

    一周后的某天下课,我一边收拾治疗室内的物品,门边出现敲门声“叩!叩!叩!”,“请进”我说。妈妈打开了治疗室的门,牵着西瓜,笑得灿烂地跟我说:“西瓜咬人的问题真的减少出现了好多,甚至好几天不再出现。真的谢谢老师!这样我比较放心带他到小区跟其他小孩一起溜滑梯了!”

    我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跟我今天的心情一样,窗外正是楼下小区的滑溜梯,小孩在那儿追逐玩耍,银铃般的笑声透过窗户传了进来,心想“哪天我也能听到你和他们玩耍的笑声。”

    其实小孩很单纯,比起处罚跟打骂,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想办法”“教他怎么解决”。不管是“要”还是“不要”,“接受”还是“拒绝”,我们接纳小孩的想法,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表达,这样与他人互动会更好,这才是更重要并更有帮助的。

    妳好,我是来自台湾的职能治疗师Yvonne,依凡老师。我们关注每位小孩的全方位的发展,并借由有目地的游戏/活动来强化孩子的核心能力。

    有任何想法或问题欢迎下方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也欢迎给心,并点点关注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Star佳:棒棒哒……
        Yvonneliao:@Star佳 謝謝你:heart:️ 你的鼓勵是我繼續的動力:blush:
      • 阿特otter:❤拉第一张沙发来看文 加油唷!
        Yvonneliao:@阿特otter 謝謝你的鼓勵! 我們互相支持!

      本文标题:「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pkpftx.html